昨天,來自全國7個省市的大閘蟹在上海南京東路和市民來了一次親密互動,由上海海洋大學主辦的全國河蟹大賽昨天在滬舉行,上海、重慶、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山東等地的大閘蟹通過賽跑、“越獄”等展開角逐,重達616.3克的“蟹王”和重達390.3克的“蟹后”也順利誕生。
陽澄湖外也有好蟹
來自市商務委市場運行調控處的有關統計顯示,上海人平均每年要吃掉5萬噸蟹,其中陽澄湖蟹為2000噸左右,約為上海市場份額的4%。優質蟹市場存在著較大的缺口。
大賽組織者、評委、上海海洋大學王武教授表示,目前老百姓對于蟹的認識有個誤區,認為只有陽澄湖蟹才是真正的大閘蟹,事實上,河蟹生態養殖經20年的研究、示范和推廣,各地都涌現出一大批優質蟹。
尤其是上海本土大閘蟹,崇明和松江出產的“黃浦江”大閘蟹經過20年的努力攻關,可以和陽澄湖蟹媲美。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又稱河蟹。2010年,上海啟動了“中華絨螯蟹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由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水產研究所等科研機構,聯合全市有關技術推廣機構、專業合作社和養殖公司等組建產學研一體化聯盟,開展聯合攻關。昨天的全國河蟹大賽展示了部分成果,上海的“黃浦江”大閘蟹還獲得了金蟹獎。
種質、口感都要評比
今年的蟹王來自安徽,蟹后來自江西,體重分別是616.3克和390.3克,和去年相比, 蟹王體重增長,蟹后體重有所減輕,但營養度和口感度都好于往年。
為防止優質蟹評比魚目混珠,所有的參賽蟹需進行資格審查,組織方和評委們對參賽單位在賽前先進行初審,包括單位證明、養殖面積、養殖地點、品牌等。對參賽的河蟹要求:長江水系及其以南地區的河蟹,參賽10只雄蟹每只均需在250克以上,10只雌蟹每只均需在200克以上;黃河水系及其以北地區的河蟹,雄蟹每只需在200克以上,雌蟹需在150克以上。
評選現場請公證人員對整個活動進行監督。在測評時對參賽單位送評的河蟹由公證人員秘密編號,測評人員只知河蟹編號,不知是哪一個單位送評的。
優質蟹不僅體現在體色、體重等方面,更重要的要體現在好吃。因此外形要以大閘蟹的肥滿度為主要考核指標;“內在美”是在煮熟后,請專家進行口感評比。
所有評比參數采用上海海洋大學開發的“中華絨螯蟹優質蟹評比計算機軟件系統”,測定工作人員均由水產養殖專業的博士承擔,所有參數全部進入計算機系統,由計算機打分,確定“錄取分數線”。做到一切用數據說話。
此外,由王武等7名養殖專家組成的 “種質組”評委,對參賽河蟹的種質進行評定;由上海曲藝家協會主席王汝剛、上海市烹飪協會會長沈思明等5人組成的“口感組”評委,試吃大閘蟹,評出“最佳口感獎”。
新聞附件
如何挑選優質蟹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目前正是大閘蟹上市季節。江蘇、上海的消費者最喜歡吃大閘蟹,但又怕買到空殼蟹、劣質蟹。優質蟹的標準是什么?
全國著名的河蟹養殖專家、上海海洋大學王武教授介紹了優質蟹的幾重標準:
一是外形標準:“青背、白肚、金爪、黃毛清水大閘蟹”。
二是市場標準:“肥、大、腥、鮮、甜”“五星級”標準,即:
“肥”“一星級”,背厚,背甲殼蓋的末端與蟹臍之間的縫隙寬大,表示此蟹肉質飽滿,膏、脂豐富;
“大”“二星級”,個體碩大,“雌三(兩)雄四(兩)”;
“腥”“三星級”,具特有的蟹腥味,蟹味濃郁;
“鮮”“四星級”,肌肉中游離氨基酸和鮮味氨基酸多;
“甜”“五星級”,蟹肉中富含甘氨酸、丙氨酸,口感清甜。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