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年水稻喜獲豐收。聽說寶坻區八門城鎮王建莊村今年試驗立體養殖提高單位土地效益,記者來到這里了解情況。
在村民王德林家,收割裝袋的稻谷堆成了山,一派豐收的景象。“您家今年收成咋樣?”“今年年景好,風調雨順,畝產平均超過1200斤,比往年增產了200來斤!”看著一年辛勤勞動的成果,王德林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王德林拿出自己的小賬本,上面記載了每一項收入和支出。王德林給記者算了筆賬:他家今年一共種了80畝地,其中50畝地是租的,一年租金500元;每畝地連種子帶化肥農藥,不算人工投入300多元;目前稻谷收購價格是1.5元/斤,按畝產1200斤算,1畝地的毛收入為1800元,凈收入達到1500元左右(50畝租來的地需要再減去土地租金)。記者粗略估算了一下,僅水稻一項王德林就收入近10萬元。“嘿嘿,如今也不用給國家交糧(農業稅)了,地還是有的種的。”王德林說。
聽說王德林還是村里帶頭試驗稻田套養螃蟹的農戶。今年,他在30畝稻田里養螃蟹,大獲成功。說話中,王德林接了兩個電話,都是預訂明年的稻田蟹。說起稻田蟹,王德林的眼睛笑成了一條縫:“你們沒趕上今年收螃蟹真是太遺憾了!中秋節前后,螃蟹晚上成群結隊地自己爬上田埂來,每次一收一籮筐,那叫一個美啊!”
“養螃蟹會不會影響水稻的收成?”記者問。“那你就外行咯!”說起“養蟹經”,王德林打開了話匣子。他說,稻田套養螃蟹是典型的“雙贏”,水稻要求經常有水,是螃蟹天然的生長環境。而螃蟹成天在地里爬,疏松土壤,排泄物還是天然有機肥,提高了土地的肥力。為了保護螃蟹,化肥必須用無公害的有機肥,保護了土壤土質。“養螃蟹之后,地里的害蟲全被它們吃掉了,水稻不愛得病。螃蟹愛吃小芽,稻田還不用拔草,節省了人力成本。”
今年,王德林30畝地立體養殖共收獲螃蟹1400多斤,賣30元1斤,毛收入4.2萬元,純收入3萬余元。有了養殖經驗,明年他打算在80畝地里全部養上螃蟹。
正說著,鎮宣傳委員武進安來到王德林家,與他一起研究明年如何擴大宣傳,開拓市場。武進安給記者描繪了一幅農民增產增收的藍圖:明年王建莊村的2500畝地將全部進行立體養殖,下一步鎮里將幫助農民聯系城里的銷售商,建立暢通的產銷對接渠道。“農民們還想建立自己的有機大米和稻田蟹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到時候還得麻煩記者同志幫忙做宣傳啊!”武進安笑著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