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來自中西太平洋、由上海水產集團遠洋捕撈的150噸超低溫金槍魚,今天到達寧波北侖港開始卸貨,將在當地加工后供應上海市場。過去一直“外捕外銷”的超低溫金槍魚,今年首次實現零的突破,踏上批量“回國”之路。記者同時獲悉,今年以來,已有2萬噸“阿拉”捉的魚從遙遠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游”回自家餐桌。
少了冷鏈“難回家”
今年開始,上海水產集團實施“產品回國”戰略,成為高檔水產品“回游”最多的一年。在此之前,作為全國最大的專業遠洋捕撈公司,上海水產集團所捕撈的高檔海產品,90%以上銷往歐美和日本市場!斑^去外捕外銷也有無奈之處,”上海水產集團有關人士介紹說。以金槍魚為例,營養價值極高,可是它的保鮮難度也很高。供生食的金槍魚主要通過延繩釣的方式捕獲,隨后馬上要放血加工,然后放進冷海水庫冰鮮保存或進入零下55℃的超低溫冷庫冷凍。而國內超低溫冷鏈缺乏,外銷也就成了無奈之舉。在斐濟漁場,一等金槍魚賣到日本,二等賣到美國、歐盟,三等賣到澳大利亞、新西蘭,過去直供上海的金槍魚幾乎為零。上海日式料理店供應的生食金槍魚多數從日本市場再轉口進來,不僅新鮮度打了折扣,價格比日本市場還要貴。
中間環節“九成利”““阿拉”捉的魚,啥時自己吃?上海水產人讓“產品回國”的夢想一直在“發酵”。從水產產業鏈來看,處于金字塔底層的捕撈環節風險最大獲益卻最少。如果把一條生食金槍魚的利潤切割可以發現,批發商、零售商和餐飲企業占據了90%以上的利潤空間,高昂的價格也讓普通老百姓對金槍魚望而卻步。
生食金槍魚“回國”之路終于在去年實現突破性進展。借助上海錦江集團吳淞超低溫冷庫設施,水產集團遠洋捕撈的系列高檔海產品終于可以“暢通無阻”進入上海市場。
專賣門店“建設中”
漁場與市場緊相連,走上“回國”之路的遠洋水產品今年“突飛猛進”。據統計,今年以來,上海水產集團已運回遠洋優質自捕魚近2萬噸,包括各類金槍魚1萬多噸(其中800噸為生食級),南極磷蝦1420多噸,智利鯧200噸,章魚、魷魚、墨魚等軟體魚類共7000噸,部分生食級金槍魚和魷魚首次與上海市民見面。預計到2015年,上海水產集團每年將為國內市場提供20多萬噸的優質深海水產品。
記者同時獲悉,上海水產集團正在本市主要商圈建立專賣門店,銷售以金槍魚為主的中高檔水產品,為“回國”金槍魚走上市民餐桌打通最后一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