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4日,紅利市場的海參老板于慶紅在忙著為客戶加工海參。
今年海參大獲豐收,而山東煙臺紅利市場上加工海參的店面卻比去年少了一半。記者了解到,受前期“干海參造假事件”的影響,外地客戶比去年少了許多,海參加工店的生意冷清下來。
“108元一斤,芝罘島西口海參……”24日上午,煙臺紅利市場,慶紅海參專賣店門前,老板于慶紅把幾十斤鮮海參放進滾燙的熱水鍋里,煮上五六分鐘后,把海參撈出來,再放進去煮上兩三分鐘,然后再把煮好的海參放進冷水里沖。于慶紅說:“回家放在冰箱里凍起來,啥時候想吃都行。”
于慶紅在煙臺紅利市場干了8年海參批發加工生意,今天一上午,他賣出去1000斤加工好的海參,“都是本地老客戶,外地的沒有”。
不遠處還有兩家海參批發店,生意顯得有些冷清,有的店甚至一上午都沒開火煮海參。這兩家店加工好的海參,客戶大都是濟南、淄博等地的。而他們用于加工的海參,一般來自威海、大連。“今天還沒有接單子。”其中一家海參加工店的老板娘坐在店門口看著報紙,抱怨生意還沒開張。
在宏源海參批發店的老板柳彥看來,今年海參加工生意一點也不好做。一方面,近幾年海參價格一年比一年高,老百姓逐漸減少了食用。另一方面,柳彥覺得,這跟前段時間“干海參造假事件”脫不了干系。
“往年濟南、淄博等外地的海參大販,今年都不來了。”柳彥說,往年這些外地大販都會來他這里訂加工好的海參,每個大販一下子就能采購五六千斤。“海參造假的負面新聞影響很大,老百姓不敢亂買,這些外地大販肯定也不敢再多采購了。”
海參還有一周就要集中下市了,去年每天都能加工五六千斤海參的日子,今年柳彥還沒碰到一天。他說:“最好的時候,一天也就加工1000多斤。”
柳彥說,去年這個市場有十來家加工海參的店面,今年,只有4家了。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