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連江縣養殖的鮑魚都住上了“別墅”!記者甚是好奇,決定前去看個究竟。
“浪大,小心點!”在連江縣苔箓鎮后灣村,幾位漁民帶著記者跳上一艘機帆船。“突突突”,小船劈開碧藍的海水,向著黃岐灣外駛去。
不一會兒工夫,一大片色彩亮麗的漁排出現在記者的視野里!罢堊⒁,前面這片就是鮑魚‘別墅’了,它是用新型塑膠構建的,抗風浪性特強。別看現在風浪這么大,但這些網箱的起伏并不明顯,要是過去的那種木質漁排,早就被掀翻了!必撠熢撈詈pB殖基地建設的歐圣水產公司經理吳永壽像個導游,不停地向記者介紹,相對于傳統的用籠子吊養鮑魚,新型塑膠漁排寬敞、水流暢通、水質好,鮑魚養在這里就好比住上了“別墅”。漁排“別墅”,還具有綠色環保、管理方便、使用壽命長等特點,極大地保障了灣外的養殖業生產安全。
談話間,記者登上了漁排基地。只見由1250多口塑膠漁排組成的一排排鮑魚“別墅”,如列兵般整齊排列,宛若一座黃紅相間的海上牧場。據了解,每口塑膠漁排為27立方米,造價近5000元,能飼養240至250公斤鮑魚,雖然其成本要比傳統的木質漁排高40%,但是鮑魚的生長速度和成活率能提高30%,人工成本可節省39%,而且這些鮑魚因為品質好能賣到每公斤250元至440元的高價,市場前景看好!“公司規劃再增補外海養殖面積1700畝,建設新型抗風浪塑膠漁排約7500口,新增產值4.5億元。到時,你再來看看,將是一幅更加壯觀的景象!眳怯缐坌老驳孛枋鲋鴼W圣水產公司在連江發展深海養殖的信心和美景。
長期以來,連江縣由于受技術及資金投入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原有的水產養殖區主要分布在10米等深線的近岸海域,10米到30米等深線的海域未能開發利用,全縣的水產養殖無法從內灣向灣外及深海擴展。而過于集中地在內灣高密度養殖,會導致養殖的水產品品質下降,甚至爆發病害,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怎么辦?連江縣漁業部門一直以來都在苦苦探索發展外灣、深海網箱養殖的有效途徑。連江縣海洋漁業局水產技術推廣站高級工程師李松泉指出,發展灣外養殖一定要有技術性的保護措施:其一是要使用消波堤或浮動消波系統;其二是塑膠漁排和金屬網箱在強度上應抗得起臺風;其三是要建立相應的配套設施,如工作船、起吊機、自動投餌機等配套設施。
“如果把新型塑膠漁排稱作是鮑魚居住的‘別墅大院’的話,那么建在其外圍的消波堤則是該‘大院’的‘圍墻’了!消波堤的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使本已比較安全的深水塑膠漁排和金屬網箱養殖區更加安全。”李松泉形象地說道。在他看來,鮑魚“別墅”和消波堤的誕生,是水產養殖的重大變革,標志著我國海產養殖從近岸養殖向近海、深海養殖的偉大轉變,是開發建設海洋新牧場的啟程號。而黃岐灣畔后灣村海域塑膠漁排養殖基地的開發建設,則為外灣、深海網箱的發展提供了范本。
據記者了解,所謂的消波系統是指具有一定體積和自重的浮動構筑物,在海上受各向風、浪、流組合作用時,可通過自身的橫搖、縱搖、升沉、進退、橫移和首尾擺動,使外力作用衰減,從而起到消波的作用。根據模型實驗結果表明,當波浪周期與主體結構自身的橫搖周期相接近時,消波效果可達70%。
對塑膠漁排和金屬網箱養殖基地有了初步了解,次日清晨記者再次登船前往與臺灣馬祖僅一水之隔的東洛島、祉洛島、西洛島海域探訪被稱為漁排“保護神”的消波系統。
船行約一個小時,記者登上了東洛島。李松泉指著一條千米長的水波堤,對記者介紹說,這是2007年連江縣投資800多萬元建設的浮筏式消波堤,它環繞在東洛島、祉洛島內側的海域,經歷3年多的大浪和臺風驗證,消波堤具有很好的消波消浪效果,即便是2009年12級臺風“莫拉克”來襲,也沒有造成大的破壞。去年連江縣又投資1億元在鄰近東洛島、祉洛島和西洛島內側,計劃新修一條總長達4000米的海上養殖區新模式消波系統,橫跨東洛島與下官鄉江灣海域。李松泉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如果環繞黃岐灣的4000米消波堤建成后,在外灣區內可開發深海養殖區域4360畝,可養鮑魚4.6萬箱、2.8億只,養殖海帶等藻類100畝,年總產量4200噸,將為后灣村等環灣村帶來近5億元的增收。若是建成40公里的消波堤,則可新開發養殖基地10萬畝,新增漁業產值240億元以上,從而使連江真正進入海洋新牧場建設的鼎盛時代,海水養殖業更加持續健康發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