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由海南大學、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海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第二屆“全國石斑魚類繁育與養殖產業化”論壇》,2011年11月21日至23日在海口召開,22日下午周永燦教授主持的討論交流會上,曾雄飛向大會論壇介紹了對蝦-石斑魚混養模式,受到好評。一些會議代表希望合作,共同抗擊蝦病,同時推進石斑魚的產業化。
該模式試驗在六畝的蝦塘中進行,以蝦為主,蝦魚混養:全程不使用任何抗生素,無藥殘,老百姓可以吃上放心蝦、放心魚;節約飼料,主要投喂蝦料,首批賣出的9000斤對蝦,飼料系數約1.25,大的石斑魚已經有400克;可以快速推進石斑魚的產業化。試驗中,健康的蝦魚數量比例約100比1,其中約有一半蝦被石斑魚吃掉了,但對蝦產量仍有1800斤/畝。不用清塘,沒有捕完的蝦繼續養殖,現已達到15頭/斤,可作親蝦;又補充經過標粗(暫養)的蝦,8萬頭/畝,目前蝦魚均健康生長,進入冬養期。曾雄飛強調,石斑魚和對蝦兩者敏感的病原菌不同:危害石斑魚最大的是神經壞死性病毒;危害當前養蝦業最大的是兩大病原菌,冰白菌和熒光菌。兩者混養,實乃天地之作。
我國養殖業(豬、雞、水產品等),每年消耗9.7萬噸抗生素,藥殘成為食品安全最嚴重的問題。曾雄飛發明與創新團隊,以國人健康為大任,從對蝦食品安全入手,進而是魚、豬、雞等食品安全問題。營養素藥物——氨基酸碘絡合物的發明,開創了食品安全的新途徑,目前已經在對蝦養殖中獲得成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