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年4、5月間,5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席卷洪湖市,水產養殖遭受重創,大半年時間過去了,洪湖市養殖業不僅很快恢復了元氣,養殖戶的收成也不錯。
湖北電視臺記者雷剛:“我現在是在洪湖市冰湖辦事處的遠景村,我身邊就是這個村的村支書,謝代平。他同時也是一個著名的螃蟹養殖高手,雖然今年洪湖市經歷了50年一遇的大旱,但是在老謝的蟹田里,我們看到的依然是生機勃勃!
濱湖辦事處遠景村村支書謝太平:“我的養殖面積是十多畝田,產量基本上是180斤左右,收入跟往年持平!
在老謝的蟹田里,被囤養的10多畝水面的螃蟹成群結隊到處游走,熱鬧非凡的景象讓人無法想象這是在特大旱情發生后當年的收獲。老謝還興致勃勃地帶著記者參觀了他剛剛新修的農具倉庫。在干旱來臨的時候,老謝可沒這么輕松。
濱湖辦事處遠景村村支書謝太平:“五六十年一遇的干旱,基本上在我們這院子里抽不到水,才能夠在大河里抽到一點水。當時影響是很大的,我們當時螃蟹生病的很多,死的也比較多,基本上死亡率達到百分之40,。干旱繼續的話可能要達到百分之60的死亡率!
特大旱情來臨的時候,正是水產養殖的關鍵時期,持續的干旱使洪湖市的水產養殖損失嚴重,有的項目面臨絕收的危險。洪湖市組織9萬多人、資金5000萬元投入抗旱,抗旱高峰期啟動大中型泵站41處,機組92臺套,農機部門日夜組織調運各類大小排灌機械2600多臺,在較短的時間內解決了水產養殖戶的養殖水面恢復問題。
同時,洪湖市水產部門積極組織當地水產養殖戶補種補苗,通過強化管理,增加投喂等措施,提高養殖產出量,并要求魚苗孵化基地和魚苗養殖基地備充苗種,為災后復產奠定基礎。旱情穩定后,全市魚苗基地提供魚苗27萬公斤、蟹苗基地提供扣蟹苗2500公斤,豆蟹苗500萬只,同時從江蘇如東、啟東等地外購豆蟹苗200萬只,保證了養殖戶的需求。同時,去冬今春的養殖水面標準化改造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濱湖辦事處遠景村村支書謝太平:“在土地平整項目對我們2010年抗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當時溝渠都比較淺,是通過國家政策,以及這個土地平整項目對我們起了很大的作用。”
去冬今春,在洪湖市全市升級改造魚塘近15萬畝,容水深度普遍由過去的1.5米左右提升到2.5米以上,大大地增加了魚池的容水量,魚池升級改造前后,可增收40%以上。為今年的災后恢復生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市今年“四大家魚”產量20萬多噸、螃蟹產量將近3萬噸,與無災年份水產總產量基本持平,其中,螃蟹產量還有所增加。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