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壩養魚威脅江西樂平“大水缸”共產主義水庫
發布時間:2011/12/7 8:29:57 來源:新法制報 編輯:羅詩吟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 江西樂平市共產主義水庫是江西23座大型水庫之一。部分庫區村民利用該水庫搞引水工程期間水位低之際,在庫區內非法筑壩攔汊養魚,攔汊壩體多達12座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共產主義水庫婺源縣境內一處非法壩體
江西樂平市共產主義水庫是江西23座大型水庫之一。部分庫區村民利用該水庫搞引水工程期間水位低之際,在庫區內非法筑壩攔汊養魚,攔汊壩體多達12座,其中樂平市境內3座、婺源縣境內9座,婺源縣境內一座最大的非法攔汊筑壩庫容竟達1000多萬立方米,相當于一個中型水庫的庫容。
今年11月11日,樂平市對境內3座非法壩體實施爆破拆除。但時至今日,婺源縣仍未見實質性行動,庫內筑壩攔汊投料養魚現象仍然存在。
樂平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憂心忡忡:村民在這9座非法壩體投料養魚,將對共產主義水庫水源逐步造成污染,這將會直接威脅樂平近40萬人飲水安全。
非法攔汊筑壩多達12座
一些庫區村民在庫區內筑起一道道壩,攔汊養魚。據統計,庫區內的非法攔汊筑壩壩體多達12座,其中樂平市境內3座,婺源縣境內9座。
11月29日下午,陽光明媚,位于樂平市境內的共產主義水庫(以下簡稱“共庫”)顯得格外秀麗,極目遠眺,原始的天然林,郁郁蔥蔥,令人心曠神怡。
在樂平市水務局有關人員的帶領下,新法制報記者乘上一艘快艇,查看在庫區內非法筑壩攔汊養魚的情況。
共產主義水庫位于樂平市涌山、洪巖境內,與婺源縣交界,始建于1958年,1960年竣工。興建時,每天有近4萬勞力奮戰在工地上。
“這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養殖等多種功能的大(二)型水利工程,也是江西23座大型水庫之一。”樂平市水務局水政水資源股黃股長介紹,該水庫庫容1.437億立方米,集雨面積155平方公里,水面1.2萬畝。它是樂平農業的命脈,擔負著下游14.99萬畝農田的灌溉任務。
近年來,因被當地人視為“母親河”的樂安河污染加重,河水已不能飲用,共庫就成了樂平市惟一的城市人口飲用水水源地。
2010年10月,共庫引水工程完工,樂平城區及周邊鄉鎮數十萬人開始仰仗共庫水生活。
“這里的水能見度高,屬于一類水質。”樂平市水務局副局長李俊諺稱。
記者看到臨近庫壩的水清澈見底,共庫的水能見度達到6米深。
然而,在樂平市實施共庫引水工程期間,庫區的水位很低,一些庫區村民為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趁機在庫區內筑起一道道壩,攔汊養魚。“在庫區內筑壩養魚,成本低,只需一些筑壩和投放魚苗的費用就可以。”
樂平市水務局、共庫管理局工作人員巡查發現后,多次組織執法人員到現場調查取證并要求拆除壩體,但收效不大。
經統計,共庫庫區內的非法攔汊筑壩壩體多達12座,其中樂平市境內3座、婺源縣境內9座,婺源縣境內一座最大非法攔汊筑壩庫容竟達1000多萬立方米,相當于一個中型水庫的庫容。
近40萬人飲水安全存隱患
12處筑壩攔汊投料養魚,對共產主義水庫水源將逐步造成嚴重污染,將會直接威脅樂平近40萬人飲水安全。
當快艇行至樂平市洪巖鎮詹呂橋附近時,黃股長指著一條已拆除的壩體說,該壩全長80余米,高達10米,頂寬有4米,攔汊水域面積達80余畝。
新法制報記者注意到,這里地處深山峽谷之中,遠離人家,難以發現。
隨后,記者一行又乘坐快艇來到位于共庫區內右側,婺源境內月圓村下游180米蔡家塢處的一座非法壩體。
站在壩體上,可以發現上游的壩體內水量充足,水位明顯要比下游的壩外高。
據樂平市水務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壩內總面積約19.04畝(水位75.3米時),壩頂高約77米,壩長約30米。
“修筑這樣的非法壩體,帶來的最大危害就是容易形成第二次洪峰。”黃股長稱。
“由于這些非法壩體一無設計,二無合理施工,三無驗收,壩體質量不能得到保證,壩體極不符合《大壩安全管理條例》有關規定,且存在集雨面積大,壩體結構不穩等一系列安全隱患,對共庫主壩構成極大的威脅。一到下雨天,本來上游壩內的水位就要比下游壩外的水位高,極易形成塌方,造成第二次洪峰,給大壩的安全造成威脅影響,并直接影響到防汛期間的調度,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談到非法壩體帶來的危害,黃股長憂心忡忡。
“在抗旱季節,其截水量將會直接影響樂平十幾萬畝農田灌溉。”共庫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員稱。
不僅如此,這樣的非法壩體還會給人體帶來一定的影響。李俊諺稱,為了讓魚盡快上市,養魚人往往會往水里投放一些飼料、化肥以及一些家禽的糞便,這樣易使水庫的水富營養化,給養殖水域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來自樂平市水務局的一份調查情況顯示:共產主義水庫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水質標準,這12處筑壩攔汊投料養魚,對共產主義水庫水源將逐步造成嚴重污染,將會直接威脅樂平近40萬人飲水安全。
據景德鎮市水文部門水質監測發現攔汊庫中庫的水質為Ⅲ類水,而水庫中的水質為Ⅰ-Ⅱ類水。同時,共庫有關技術人員、共庫周邊從事水產業有經驗的同志近半年觀察,共庫庫區水質較往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據初步分析,共庫水質變化與共庫筑壩攔汊投料養魚有重大關聯,此種現象如不及時制止,投資1億多元的共庫引水工程引來的將不是一湖清水,而是廢水,樂平市城鄉近40萬人飲水將受到很大威脅。”樂平市水務局一位負責人擔憂道。
樂平拆除非法壩體婺源未見動靜
11月,樂平市對境內3座非法壩體實施強行爆破拆除。然而,婺源縣方面仍未見實質性行動,共庫筑壩攔汊投料養魚現象仍然存在。
得知情況的江西省水利廳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先后組織了兩次專項調查,并要求2011年汛期后樂平市、婺源縣依法進行拆除。
今年11月11日,樂平市委、市政府決定對樂平境內3座非法壩體先行拆除。
當日,樂平市組織水務、公安、共庫管理局等單位執法人員在省水政監察總隊、景德鎮市水政監察支隊的領導下,對樂平境內3座非法壩體實施強行爆破拆除。
然而,盡管有關部門和領導多次督促,婺源縣方面仍未見實質性行動。
樂平市政府有關人員介紹說,市水務局、共庫管理局等多家單位曾對此現象進行過阻止,也多次就此事與婺源縣有關部門進行了溝通,并將有關情況上報省水利廳。但筑壩攔汊地址在共庫庫區婺源境內,且筑壩攔汊群眾大多數是婺源人,因此收效不明顯。
去年4月26日,省水利廳領導就共庫庫內筑壩攔汊現象會同上饒市水利局、景德鎮市水務局、婺源縣水利局、樂平市水務局、共庫管理局等多家單位蒞臨共庫現場調研,并下發函要求上饒市水利局、婺源縣水利局等單位嚴厲查處筑壩攔汊行為,恢復共庫庫汊原貌。
江西省有關領導還專門作出批示,要求婺源縣政府及時查處共庫筑壩攔汊行為。
“按照有關規定,婺源縣境內的9座攔汊筑壩壩體是非法的,必須拆除。”12月2日,江西省水利監察總隊一位邱姓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省、市、縣都非常重視此事,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3月,省政府組成聯合調查組,由該廳牽頭,省農業廳、省法制辦、上饒市水利局、景德鎮市水利局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對共庫筑壩攔汊情況進行專項調查。
但在樂平爆破拆除非法筑壩后,婺源境內的共庫筑壩攔汊投料養魚現象仍存在。
據了解,近年來,共庫周邊亂砍濫伐現象時有發生。最終,婺源、德興、樂平三方達成共識,于去年共同簽署了《平安林區邊界聯防協議書(樂平-婺源-德興)》,此舉對于嚴厲打擊破壞水庫周邊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礎上,三地曾表示,將嚴禁在庫區使用化肥、漁藥養魚,堅決關停、取締水庫周邊區域內的污染企業,以實際行動保護好共庫生態環境。
但是,如何對庫內非法筑壩攔汊養魚協同處置,行政區劃的限制卻沒有打破。
婺源縣稱正在做強拆準備工作
“目前,我們已經在做拆除攔汊筑壩壩體的前期準備工作。”
隱患存在,有關方面何以遲遲不見動靜?
一知情人士分析說,這與今年地方政府領導換屆有一定的關系。一些相關負責人擔心強行拆除婺源縣境內的9座攔汊筑壩壩體,容易引發矛盾。
新法制報記者從江西省水利廳獲悉,今年11月22日,省政府專門下發督辦函,要求婺源縣盡快拆除共庫水域的違法筑壩。督辦函稱,近年來,違法筑壩攔汊養殖問題十分嚴重,違法筑壩對水庫水壩和水質安全構成極大威脅,省領導批示要求在今年汛后實施爆破拆除,樂平已拆除,請婺源縣盡快組織專項整治行動,爆破拆除,并恢復原狀,消除安全隱患,望高度重視潛在的行政責任,并積極穩妥地做好工作。
據了解,目前省水利廳正在積極和有關部門及當地政府協調。
12月3日,婺源縣水利局分管水政監察執法的副書記金世建在接受新法制報記者采訪時坦言,光靠該局一家單位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就在前不久,他還專門向新上任的局長和上饒市水利局的分管領導匯報此事,準備近期再到共庫去調查了解,拿出一個妥善的處理方案。
“目前,我們已經在做拆除攔汊筑壩壩體的前期準備工作。”金世建稱。
“共庫受益的是樂平人,付出犧牲的卻是婺源縣珍珠山鄉的村民。”上述知情人士稱,因此,如何及時拆除婺源縣境內的9座非法壩體,并妥善處理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考驗著政府的智慧。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