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在浙江蒼南縣大漁灣中墩碼頭,養殖戶將收割的紫菜運至碼頭交易。 潘達源 攝 |
秋冬季是紫菜收獲的季節,然而今年的紫菜收割卻讓蒼南的養殖戶們高興不起來,因為大多數養殖的紫菜在第1水(次)收割后,未到第2水收割就出現了腐爛,紫菜產量大幅減少。連日來,記者走訪蒼南縣紫菜養殖比較集中的大漁灣紫菜養殖基地發現,當地這一傳統行業面臨著諸多待解決的難題。
紫菜減產“兇手”是天氣
大漁灣海域是蒼南縣最大的一處紫菜養殖場,整個大漁灣海域面積約6萬畝,今年的紫菜養殖在3萬畝左右,創歷史新高。然而,大漁灣以及蒼南另一個大型紫菜養殖場沿浦灣,今年養殖的紫菜出現大面積病爛。
12月8日上午10時,在大漁灣中墩碼頭,陳老伯正記錄著吊車搬運船上紫菜的數量。“從10月28日紫菜收割至今,平均每天上碼頭的紫菜只有150噸,去年這個時候每天約250噸。”陳老伯搖搖頭說,看來今年收成不好。
赤溪鎮海濱村紫菜養殖戶金中森養殖了20多排(1排約1畝)紫菜,他說,今年的紫菜爛掉了一半,收成也減了一半。一般情況下紫菜一年能收割5水,每隔20天左右收割1水,而第2水收割的量比第1水多一倍,但今年僅持平,很多紫菜在收割了第1水后,出現了腐爛。
紫菜減產也影響到了紫菜加工戶。當地紫菜加工戶盧成濤感嘆,去年一天能拉回四五車紫菜,今年每天只能拉到一車。為此,他的加工場已經裁掉了一半的工人,紫菜烘干流水線從兩條減到一條。
蒼南縣水產研究所所長余海說,今年是蒼南近三四年來紫菜減產最大的一年,導致該現象的主因是天氣。因為紫菜的生長特點是從熱到冷,一般在9月中旬下苗,隨著天氣轉涼,在10月底開始收割,至次年2月左右收割完畢。然而今年9月中旬后氣溫依然比較高,使得很多紫菜病爛。另外,水質和紫菜養殖密度也會對紫菜生長造成影響。
加工戶用地遇難題
紫菜養殖加工是赤溪鎮的傳統產業,也是重要產業。目前全鎮約有1100戶村民從事紫菜養殖,紫菜加工場有40多家。據赤溪鎮經濟發展辦統計,去年該鎮紫菜產值超過1億元。這么龐大的行業如今卻面臨著一個待解的難題:全鎮幾乎所有的紫菜加工場都屬于違法用地,根據縣里相關要求,要被列入拆違范圍。
一名紫菜加工戶說,今年9月,他們收到赤溪鎮政府要求拆除違法建筑的通知書。但接下來就進入紫菜收割的季節,一旦加工場拆除,不僅加工戶的利益受損,也直接累及千余戶紫菜養殖戶,“雖然鎮政府同意先完成今年的紫菜加工,可明年怎么辦?”
分管城建的赤溪鎮副鎮長董克軍說,赤溪鎮目前沒有可用于建設農產品加工的土地,如果拆除這些加工戶的違法建筑,將直接影響到紫菜經營戶的利益。
赤溪鎮政府11月份做了一個赤溪鎮的總體規劃。記者看到,這個規劃的時限為2011年至2030年,規劃提及將在該鎮龍沙次鎮區石塘片區設置生產設施用地,規劃面積12.5公頃,用于建造紫菜加工園區。但董克軍說,這些用地屬于農保地,還需要審批調整為建設用地才能使用,具體何時實施尚無明確時間表。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