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日前從“第四屆胃腸腫瘤學術研討會暨胃癌高級培訓班”上獲悉,近年興起的配料———魚露、蝦露其實是高致癌物,長期食用易致胃癌。
胃癌高發 與飲食結構有關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任何裕隆教授介紹,雖然根據WHO統計的數據顯示,胃癌處于逐漸下降趨勢,然而我國仍是胃癌高發國家。“全世界發生100萬的胃癌,中國就占了50萬。”何裕隆認為,這與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有關。
“一些人喜歡拿魚露、蝦露當配料,其實那些都是高致癌物,里面的亞硝酸鹽含量很高。”何裕隆舉例,如韓國的泡菜、中國的酸菜都是如此,所以我國北方,尤其是東北也是胃癌高發區,發病率超過十萬分之二十五。廣東雖然不算胃癌高發區,但一些潮汕人喜歡立即吃滾開的粥及喝很燙的功夫茶,這些都易損傷胃黏膜。
氣溫驟降 消化道出血增多
這幾天氣溫下降很快,何教授表示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也因此增加。“一到季節變化的時候,如秋到冬,冬到春,應急情況下,胃粘膜易損傷,從而引起出血。所以,一定要警惕。”
何教授介紹,由于胃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壓力大、季節變化也易引起胃脹、胃部不適等,因此很多人不重視。在他接觸的胃癌患者當中,2/3都是晚期才發現,大多失去了手術機會,為此建議40歲以上有腫瘤家族史的人士,若出現腹脹、食欲下降等癥狀,做一次全面的胃腸鏡檢查;有慢性炎癥、潰瘍、息肉的人士也要定期復查。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