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省羅甸縣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185”農業產業化戰略,立足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優勢,科學規劃,調優結構,走“靠水吃水、以水養水、以水面變耕地”的發展之路,使水面資源優勢迅速轉變為漁業經濟產業優勢。
家住羅甸縣茂井鎮八達村村民王建學,放棄了傳統的種植業,架設了8口生態網箱養魚,短短的幾個月就讓他受益了不少。
采訪中,王建學說:“我今年4月份架箱養魚,目前賣了11000斤魚,有五萬塊錢的毛收入,得一萬塊錢的利潤,我預計到明年四月份,估計有四萬斤到五萬斤的成魚出售,大概毛收入在15萬元到20萬元之間”。
從傳統的種植業轉型為現代漁業發展,從年均純收入不足一萬元到幾萬元的收入,王建學說,這主要得益于加入了合作社聯營養殖后,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不但能抵御市場風險,而且降低了養殖成本。“去年我們養魚沒有技術,后來成立協會以后,我們加入了協會,銷路不用愁,魚生病也不擔心”。
八達村村民岑運賢告訴筆者:“我原來是一名汽車駕駛員,漁民安置后我全家搬到羅甸住,2008年開始我放棄每月3000元的駕駛待遇,回來架箱養魚,從原來的5口箱到現在的40箱。加入協會后我們的餌料和銷售都不用擔心,現在有公司墊付餌料魚出箱后由公司來訂購,我們放心養殖就行。我現在投魚20多萬尾,每天光是喂料就是3000多元,可是我不擔心,算去成本加上成活率今年的利潤能達到10萬元左右”。
采訪中筆者還了解到,在茂井鎮八達村如今做種植業的人越來越少,現在幾乎家家都成了養魚專業戶,目前實現了大面積、產量高、效益好的養殖規模。
星火生態養殖場場長廖黃文說:“我們合作社從四月份成立以來,社員由原來的29戶發展到50戶,我們成員所在的區域內整個網箱有1780口,其中投餌網箱795口,生態網箱有985口,預計今年全年產值在3000萬元左右,每戶社員純收入能夠達到3萬元以上”。
據了解,為做大做強水上“185” 漁業發展,羅甸縣按照“一個產業、一個規劃、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套措施”的“五個一”要求,狠抓示范帶動、組建專業合作社等一系列有效措施,采取“外地客商+基地+農戶”、“基地+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聯合、聯營形式,積極出臺優惠政策,讓養魚戶積極參與到網箱養魚中。
截止目前,羅甸縣全縣已引進12家外來公司,攔網養殖面積達9000畝,投餌網箱養殖規模增加到20963口,年產魚量達10300噸以上,產值1.03億元,位居全省第三大漁業養殖基地。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