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參南養” 需成立海參行業協會抵抗風險
發布時間:2011/12/14 9:52:53 來源:大眾日報 編輯:羅詩吟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在北方進入冬季的時候,海參會進入越冬狀態。而南方地區溫和的氣候和優良的港灣為海參養殖提供了天然好條件,所以近年來山東省的養殖戶們在冬季都會大批南下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養殖戶在漁排上查看養殖的海參
在北方進入冬季的時候,海參會進入越冬狀態。而南方地區溫和的氣候和優良的港灣為海參養殖提供了天然好條件,所以近年來山東省的養殖戶們在冬季都會大批南下,這就是行內所說的“北參南養”。“北參南養”到底是怎么回事?將會對海參養殖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近日,記者與部分青島海參養殖戶一同南下,進行了零距離觀察體驗。
養殖戶在福建投資明顯增加
在福建省霞浦縣的近海,記者看到了在北方海域絕對看不到的畫面:一望無際的海面上,大片大片由木頭扎成的漁排整齊地排列著,上面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小屋,一眼看不到邊的漁排儼然形成了一個小城,郵局、通信營業廳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在漁排之外,還有一排排的浮標,當地的養殖戶告訴記者,那是養殖的海帶。
這就是霞浦縣的東安海域。由于是天然的優良海灣,吸引了大批的水產養殖戶在這里投資,青島的海參養殖業內人士曲先生投資的漁排就在其中。他告訴記者,這一大片漁排掛了成千上萬個網箱,都是山東老板投資的。“我們在福建這邊的漁排上要住4個月,主要是給海參苗喂餌料。這幾年我每年都來這里。”
在北方隆冬之時,這里的海參卻長勢極好:一個多月前,霞浦養殖戶蘇華從青島即墨市買來海參苗,現在這些海參苗已經長成十幾厘米長的海參了。
霞浦縣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章燕民向記者證實,山東養殖戶在當地投資明顯增加。“在我們近海的漁排中,做海參養殖的大概有10萬箱,其中山東人投資的差不多占到一半。今年山東搞海參養殖的企業投資尤其多,大約增加了一倍以上。”
南北緊密合作
“北參南養”,意味著整個行業規模迅速擴張,記者接觸到的大部分海參養殖戶都對行業發展持樂觀態度。曲先生告訴記者,明年即使成品海參的價格有所波動,幅度也不會太大,因為整個海參養殖業處于上升階段,市場需求旺盛,行情不至于出現大起大落。記者也了解到,霞浦縣當地的養殖戶們都已經做好了明年養殖海參的計劃。
正是在這種樂觀的基調下,南北的合作正越來越緊密。霞浦縣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章燕民向記者表示,作為養殖業主管部門,他們非常歡迎外來的投資。“我們的漁排養殖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養殖的技術已經很成熟。我們在技術推廣方面會給予指導,希望引導當地的和外來的養殖戶們健康養殖,在他們買苗、培育的過程中盡可能地給予幫助。”
即墨市是青島海參苗的育苗基地,該市水產業專家于先生也對南北省份的海參養殖合作表示期待。于先生說:“我們非常支持兩地的合作,目前來看,民間的,即養殖戶自發的合作多一些。福建的海參養殖戶來即墨買參苗的時候,我親自開車帶他們去看苗,幫他們聯系養殖場和客戶。”他還告訴記者,山東的養殖戶到福建投資建漁排是拉長了海參產業鏈,南方的自然環境有利于保苗和縮短海參的生長期,這樣可以增加養殖戶的收益。
行業自律自保才能健康發展
如今,人們對食品行業普遍存在質疑,缺乏安全感和信任。對于正處在上升期的海參業來說,如何在行業擴張的同時加強自律和自保,就顯得非常重要。
記者在霞浦縣近海的漁排上看到,當地的養殖戶買來大批的海帶泡在海水中,兩天后海帶變軟,就作為餌料給海參喂食。海帶泡幾天、餌料拌得細不細、幾天喂食一次都對海參的品質有直接影響,可見海參養殖的細節要求是很高的。
即墨水產業專家于先生與海洋漁業打了30年的交道,他告訴記者,目前,海參業的育苗、保苗、養殖、加工和銷售整個產業鏈條已經很成熟,海參作為保健品的價值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我最擔心的是這個行業的自保自律問題。”于先生說,“老百姓現在對養殖的東西心存顧慮,認為養殖的時候都用些激素、生長素之類的東西。其實在海參養殖過程中,根本不可能喂食這些東西。這種情況下,搞養殖的人尤其要自保、自律,否則會讓整個行業遭受打擊。”
于先生還表示,海參行業還沒有發展到成立行業協會抱團發展的程度,抵御風險的能力還比較低,養殖企業應該加強自保自律意識。“在海參養殖過程中,有關部門的技術支持很重要,一般養殖戶只知道某個養殖池出了問題養不了參,但他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我們可以從技術上加強扶持。但政府主管部門也不必過多干預,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個行業有自我調節的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