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的“多寶魚事件”引發上海市民對海產品的信任危機,不少人至今心有“魚”悸,怕養殖戶濫用抗生素導致食用魚體內藥物殘留超標。海洋生物疫苗研發項目負責人之一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博士馬悅告訴記者,“國產海魚大多為工廠化養殖,因養殖密度較高,往往一條病魚會殃及整池魚。養殖戶不得不長期投藥治病防病,不僅使魚產生抗藥性,還有可能危及海魚食用安全。”為滿足我國近海養殖所需,填補海魚類養殖疫苗空白,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張元興教授領銜,開始了長達10年科技研發。
為了找到造成疾病蔓延的“元兇”,科研人員幾乎走遍了我國各地的海產品養殖基地。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終于發現,患病海魚有一個共同的“元兇”——鰻弧菌。它所引起的弧菌病,是海魚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幾乎年年都會發作,嚴重程度相當于“禽流感”。找到了致病源,下一步就是基因變異,去除其致病性,保留其免疫原性和侵染性,讓它起到免疫保護作用。
那么,魚類是如何接種的呢?馬悅介紹,科研人員根據國內養殖戶的實際需求,首創全新的海洋生物活疫苗:細菌經發酵后,加入保護劑,再通過凍干處理等程序,裝瓶放入零下15℃的冷庫中備用。需要使用時,只要將疫苗倒入專門的池子,讓魚苗在里面浸泡15分鐘左右,就可“種入”強身健體的疫苗,免疫效果比滅活疫苗好很多,成本也要低得多。
據介紹,疫苗經我國多個海魚養殖基地幾十萬尾海魚試點,存活率提高近20%,目前已獲國家生物安全證書,全部審批結束并申請到《獸藥生產許可證》后即可投入市場。總投資約1.5億元的研發中心,也將在上海臨港新城啟動建設。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