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日,浙江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被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農業部漁業局養殖處、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等部門聯合評為“中國青魚之鄉”。王江涇之所以能成為青魚之鄉,除了氣候、水域等天時地利因素,還有不少歷史原因。
青魚曾是富人專享 青魚屬鯉形目鯉科,個頭較大,是長江流域特有的魚類,是四大家魚之一。
據秀洲區農經局水產站工作人員介紹,王江涇一帶為長江水系,是青魚原產水域,當地民眾養殖青魚由來已久。
產自王江涇的青魚最大特點是背青肚白,魚肉白里透紅,肉質結實,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淡水產品中的珍品,被當地老百姓譽為純天然的高級食品。
據當地老人介紹,以前,王江涇青魚由于苗種、飼料、技術等原因產量有限,只有達官貴人消費得起,老百姓只能“望魚興嘆”。
緩解過全國“吃魚難” “中國青魚之鄉”之所以花落王江涇,背后還有一些歷史原因。
據農經部門資料記載,1963年,嘉興市養魚場王江涇苗種場突破青魚人工繁育難關,青魚產業慢慢形成規模。
上世紀80年代初,全國出現“吃魚難”。為響應號召,全國掀起建造國家商品魚基地的熱潮。嘉興作為魚米之鄉,自然被選為國家商品魚基地重點建造地區。從1982年開始,王江涇鎮先后建設梅家蕩、陶家蕩、和尚蕩、屋梁蕩、行照湖5大商品魚基地,面積達6395畝,為緩解“吃魚難”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
到了1995年,嘉興市養魚場向國家申請建設長江四大家魚原種場,1998年占地1631畝的原種場竣工并通過農業部驗收。到2004年,王江涇青魚養殖面積已超過1萬畝。
標準化養殖成支柱產業 現在農產品發展的新方向是走綠色產品之路。記者從質監部門了解到,王江涇鎮2008年啟動高標準青魚養殖示范基地建設,已完成建設面積2651畝。目前,王江涇鎮已完成國家級青魚標準化養殖示范區項目,“嘉荷池青”、“蓮泗蕩”青魚及制品獲得了國家原產地標記注冊證書。王江涇鎮還對轄屬的13個青魚加工品牌進一步整合,統一注冊了“王江涇”水產品集體商標。
據統計,目前王江涇鎮青魚養殖面積占全鎮內塘水產養殖面積的50%,遍布27個行政村,涉及521戶農戶,產值達1.23億元,是王江涇鎮的支柱產業。
青魚干成必備年貨 馬上就要過年了,嘉興老百姓在準備年貨的時候總不會忘了王江涇青魚干。
除了做成魚干,青魚還有紅燒、清蒸等傳統吃法。最近,王江涇鎮通過院企合作,開發出了冷凍制品、醉魚干、熏烤休閑食品、速凍脫脂魚片、青魚內臟、白魚、即食魚等青魚系列產品。當地的一些農莊還開發出“青魚六吃”的新吃法。2008年,王江涇鎮青魚加工量達20萬條,占全鎮青魚養殖總量的15%。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