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參南養”會否導致海參重蹈鮑魚覆轍
發布時間:2011/12/29 9:36:11 來源:水母網 編輯:羅詩吟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 海邊的人都知道,海參有個特性,天氣冷了熱了都會休眠。冬天來了,煙臺的海參也到了休眠的季節。可是,今冬煙臺不少海參和海參苗沒有按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海參豐收
海邊的人都知道,海參有個特性,天氣冷了熱了都會休眠。冬天來了,煙臺的海參也到了休眠的季節。可是,今冬煙臺不少海參和海參苗沒有按常規休眠,卻跑到南方“療養”去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受“北參南養”影響,今冬煙臺大量海參苗種賣到了南方,不少業戶還到福建、廣西等地投資做海參養殖。采訪中,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北參南養”意味著整個行業規模迅速擴張,這對消費者是好事,可以更多地滿足需求。可是不少在南方養大的海參卻摻在煙臺海參里甚至打著煙臺海參的旗號叫賣,大大損害了煙臺海參的聲譽。如何在行業擴張的同時加強自律和自保,就顯得非常重要。為維護“煙臺海參”的聲譽以及行業的長遠發展,煙臺海洋漁業部門欲給煙臺海參撐把保護傘———申請海參地理標志保護。
“北參南養”促使海參養殖呈幾何級增長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隨著冬天參苗熱銷,在煙臺海參界,“北參南養”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
何謂“北參南養”?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科長王宏亮解釋說:“主要是利用南北方的溫差特點,給海參選擇適宜的生長環境,在南方養殖北方品種的海參。”據了解,從11月下旬開始,包括煙臺在內的北方海參,開始進入冬眠期,基本上停止了生長。而此時,在南方福建等海域,海參卻依舊可以正常生長。到了來年三四月份,海參的大小會比年前至少翻一番。
王宏亮向記者介紹,“北參南養”的前身,是“東參西養”。多年前,東營、濰坊等地區還都沒有海參,之后,省相關科研單位在東營等地,利用膠東海參苗進行養殖實驗,取得了成功。然而,近年來,隨著沿海各地對海洋的開發利用,很多原來進行海參養殖的海域,如今都不能進行養殖。對此,煙臺、威海、遼寧等地的海參養殖戶,便紛紛來到東營、濰坊等沿海,開始了大量的海參養殖。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東營等地海參養殖基本上達到飽和。隨之而來,近年又有海洋研究所開始在福建、廣西等地搞起海參養殖試驗,即如今所說的“北參南養”。
由于“北參南養”技術上的日益成熟,今冬不少煙臺人加入到“北參南養”的行列,到福建、廣西等地進行海參養殖。同時,南方的投資者看到今年海參效益較好,也紛紛開始大范圍進行海參養殖。
“‘北參南養’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十分可觀的。目前煙臺一些大的海參養殖公司為節約成本,也嘗試海參南方過冬的養殖方式。隨著煙臺海參養殖區不斷減少,我國傳統的海參主產地,煙臺海參養殖規模也在不斷萎縮。與此同時,福建連江、莆田甚至廣西北海、浙江寧波等地區等非傳統海參產地也都成了海參養殖區,如今都開始大量進行海參養殖。福建等南方地區的海參養殖,已經出現了超越北方的勢頭。”王宏亮介紹。
“北參南養”會否導致海參重蹈鮑魚覆轍
在我國,海參主要產自煙臺、威海、遼寧等地。按照傳統說法,海參不能在南方養,因為南方水溫太高,而現在,由于“北參南養”技術上的突破,加上苗種的種質改善,南方海域也能進行海參養殖了。對于“北參南養”,記者所采訪的部分海參養殖戶對行業發展持樂觀態度。牟平的海參養殖戶林平告訴記者,近兩年來,海參市場需求旺盛,因為整個海參養殖業處于上升階段,即使大量的南方參上市,行情不至于出現大起大落。
不過,伴隨著南方海參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不少煙臺海洋漁業部門的專家以及海參業內人士卻表示了擔憂。談起“北參南養”對煙臺海參可能帶來的沖擊,市海洋與漁業局的譚科長表示:“千萬不要走上鮑魚的老路。”他介紹說,傳統北方出鮑魚,南方沒有鮑魚,然而經過多年的研究培育后,南方也開始出產鮑魚。長島的海水比較深,水溫較低,一個鮑魚要長到五六厘米,可能需要十多年。而在南方,鮑魚的生長周期大大縮短,同樣大小的也許只需要一兩年。
如今在南方大量養殖鮑魚的沖擊下,煙臺土生土長的鮑魚越來越少。與此同時,“速成”鮑魚的品質、口感與煙臺傳統的相比,大大降低,曾經被認為是名貴海珍產品的鮑魚,美譽度大大降低。
“現在南方養殖的海參,都采用大個的參苗,種子也在十個一斤以上。在南方僅僅經過四五個月的生長后,這些參苗就會迅速增長,四五個海參便可以稱一斤。北方海參的生長周期,一般在3—5年,而如今在南方,從參苗到長成,生長期則縮短于2年左右,只需要一兩年的時間,生長周期大大縮短了。”市海洋漁業部門的工作人員不無擔心地表示。
賣苗給南方等于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采訪中,記者發現了極具戲劇性的關系。煙臺海參業界在擔心“北參南養”會給煙臺海參帶來巨大沖擊時,作為南方養殖海參所必需的參苗,則有相當一部分來自煙臺。
蓬萊某水產育苗場的門總表示,海參育苗成本高,風險較大,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育出海參苗的。南方很難育出參苗,因此大部分都從北方進苗。門總告訴記者,他育苗場中90%的海參苗都被福建的海參養殖場所買去。
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部門了解到,煙臺稍大規模的海參苗企業及單位,已經超過了1000家。煙臺培育的海參苗種,占到了全國產量的50%以上。而隨著“北參南養”的不斷升溫,煙臺培育的海參苗相當多的一部分賣到了南方。
幾位海參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隨著煙臺本地海參養殖規模的不斷縮小,本地產的海參供應量不斷減少。煙臺市場上的不少商家為了補充貨源,會大量購買南方產海參,和煙臺本地產海參一起銷售,統稱“煙臺海參”。長島海參出名,有的干脆打著“長島海參”旗號來賣。事實上,由于生長環境的影響,成長周期短,南方產海參的口感和營養價值要比“煙臺海參”低不少。
“我們現在大量將海參苗輸送到南方,回頭南方將這些生長周期短的海參,打著北方刺參的旗號賣到北方甚至全國各地,從長遠來看,對煙臺海參、北方參的沖擊是很大的。賣參苗給南方,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一位劉姓海參業內人士氣憤地表示。
煙臺海參加強地理標志保護是當務之急
煙臺市海洋漁業部門市場與質量監管科的專家認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海參也是如此。“南方長大的海參,盡管是煙臺的刺參苗長大的,但是成參的品質大相徑庭!”拿長島海參為例,在長島海域,由于水質、水深、超生潮流、海洋環境,加上其生長周期長,生長出來的海參品質高,被國人廣泛認可。然而,同樣的刺參參苗,在南方海域環境下“速成”后,在外形、品質、營養、口味方面都與“煙臺海參”相差較大。因此,“煙臺海參”像“煙臺蘋果”、“萊陽梨”一樣,具有地理標志特性。
據該專家介紹,當前不少北方地區都拿起“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益。比如說,為了保護“遼參”品牌,凈化遼參銷售市場,遼寧省漁業協會向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遼參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并獲得通過,禁止外地參傍名“遼參”。
昨日,記者從從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為了提升、保持煙臺海參本來產品特有的品質,煙臺海洋漁業主管部門,已經建議省海洋與漁業廳牽頭,抓緊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加強原產地保護,做大做強膠東海參品牌。
他山之石
“遼參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獲準使用
為了保護“遼參”品牌,凈化遼參銷售市場,遼寧省漁業協會向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遼參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并于今年獲得通過,這意味著南方海參被禁止傍名“遼參”。據悉,“遼參”作為注冊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用于證明“遼參”的原產地域和特定品質。“遼參”的原產地域為遼東半島,東起丹東市,經大連市、營口市、盤錦市、錦州市,西至葫蘆島市等地。位于東經120度51分至東經124度22分,北緯38度43分至北緯41度07分。上述原產地域所產的海參,呈扁平圓筒形、黃瓜狀;腹部管足密集,排列成3縱帶;背部具圓錐狀肉刺,排列成4~6個不規則縱行;體型肥壯,粗細均勻完整,肉質厚實飽滿,肉刺堅挺,蛋白質含量高達76.5%,脂肪含量極低,且不含膽固醇。
青島將加強原產地保護
南方海參對北方海參的沖擊,不僅沖擊了遼寧海參,也對山東的海參構成了威脅。
目前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也已著手申請注冊“青島海參”地理標志,以加強原產地保護,欲做大做強“青島海參”品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