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回顧這一年,做羅非魚苗的人恐怕最大的感受,就是面對天氣和病害的無奈。所幸在這些人力無法改變的因素作用下,羅非魚苗從過去的“爛市”變成了緊俏。
多年以來,對羅非魚種苗抗病性的重視程度從未像現在這么高。自從鏈球菌病大規模流行以來,各種吉富品系羅非魚紛紛遭受重創,在這樣的情況下,抗病力相對較強的雜交種苗市場需求上升,是很正常的事。
有一個問題很令人糾結,都說雜交魚苗的抗病性好,但究竟好多少?顯然 這是一個無法量化的問題。但是今年從各地反映的情況看,抗病能力強的奧尼魚也在發病,這又是什么原因呢?魚苗質量出問題,親本的質量難逃質疑。奧尼魚的親本是奧里亞和尼羅羅非魚。據了解,近幾年,國內奧里亞羅非親魚退化嚴重。近年來,除了個別研究機構,我國很少有人在奧里亞羅非魚上花多少精力,種苗質量下降也是自然的事。雄性率不夠可以用藥處理彌補,抗病性就難以顧及。
而即使親本質量不下降,在現有的養殖模式下,即使是奧尼魚,也會發病。任何生物抗病性都是有限度的,奧尼等雜交魚的抗病力再強,也是相對而言。在現在水質惡化、病原蔓延的情況下,很多人還是用老一套思維養魚,如果不發病恐怕真是值得一看的新聞。除此外,對飼料、種源等因素的質疑也不絕于耳。
羅非魚苗的生產基本還是靠天吃飯,那么對于生產時間短的奧尼魚苗來說,天氣的影響更大。例如今年,早春時期經常出現“倒春寒”,然后氣溫在短期內迅速攀升,很多羅非魚苗企業生產受阻。曾經就有一家專做奧尼魚苗的老板抱怨,剛準備把親魚配對,就碰上降溫,好不容易等天氣好了之后,很快又熱了起來,生產大受影響。
除了天氣外,病害也是一個因素,從去年開始,很多種苗企業的親魚遭遇鏈球菌病的嚴重影響。作為生產魚苗的核心資源,親魚一旦發病,既浪費了之前的培育資源,又減少了種苗的產量,將造成巨大損失。相比來說,做奧尼魚苗需要保存兩種親本,所面臨的考驗一點也不輕。
從另一個角度看,市場對于奧尼魚苗的需求是理想的,尤其是很多原先養奧尼魚,后來換養吉富魚的大戶。奧尼魚除了抗病性較好外,種質純正的苗在起捕率、抗寒性和過冬少繁殖等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而且在病害嚴重、用藥泛濫的今天,抗病力相對較強的種苗在食品安全方面有更大的意義。
結合實際生產考慮,雜交魚苗的市場銷量會不會翻番,起決定性作用的應該不是市場,而是生產。眾所周知,奧尼魚苗每年開始生產的時間晚、結束的時間早、親魚產量低、又很少做秋苗,有業內行家估計,每年的羅非魚苗產量中,奧尼魚的份額最多僅占一成,如果加上吉奧等品系,最多不超過三成,明年或者未來的市場需求再強烈,也跳不出產能的極限。而且還有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在現在各苗企紛紛趕早生產的形勢下,一旦天氣適合,很多魚塘都會早早放滿魚苗,等到奧尼苗開始生產,恐怕只能以老客戶為主。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