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月6日,在澤庫鎮長會口碼頭,漁民正在出售捕撈的新鮮海貨。
記者 謝冬梅 攝影報道
距離春節還有十多天,正是海鮮需求旺盛的時期。以往,大多數漁船在海上捕撈作業到“小年”后才滿載而歸。然而近日記者走訪山東文登市張家埠、長會口等幾個漁港碼頭發現,受近海漁業資源枯竭、出海成本高等因素影響,九成以上漁船提前約半個月收網,部分漁船提前一個月就回港了。而節日臨近,海產品供不應求,價格一路上揚。
現象——漁船提早半個月收網 1月6日上午,記者在澤庫鎮的慶順碼頭看到,碼頭內沒有了往年人來車往的熱鬧場面,近百艘大大小小的漁船整齊地停靠在岸邊,只有幾位看船、修船的漁民在忙活。“最后幾趟出海每次都賠錢,干脆提前一個月收工。”正在指揮漁民修船的一名船長告訴記者,前年他的船一直跑到農歷臘月二十才上岸,去年12月18日靠岸后,他的船就再沒出海,船員們也早就結清了工資,放假回家了。
魯文漁3265號的船主王秀軍表示,他跑船已經有五六年時間了,每年年底都要到農歷臘月廿二左右才收工,去年是第一次提前了20天收網。
據了解,在澤庫鎮的長會口、白云等幾個漁港碼頭,九成以上的漁船提前近半個月收網,部分漁船甚至提前一個月就收網了,只有六七家船主的漁船等到“小年”左右再回來。不少船主紛紛表示,從開海到現在一共出海七八趟,只有剛開始的兩三趟收獲多些,還能賺點錢,后面幾趟收成普遍很差,索性都停工了。
原因——出海收獲少成本高 魯文漁3197號的李船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的一對540馬力船雇傭了20名船員,去年伏季休漁過后,船員的工資已經上漲到平均每人約35000元,他總共需要支付70多萬元工資,出海一趟半個月的油錢共需20多萬元。“去年近海漁業資源更少,根本捕撈不到多少。”他表示,自己最后兩趟出海,每次總共才賣了10多萬元錢,甚至不及前年同期收成的一半,一次得賠10多萬元錢。
當日上午,長會口村丁先生的一艘150馬力漁船出海途中出現了故障,他跟隨另一艘漁船回來取維修零件。“年底要給船員開工資,只好出海多跑兩趟了。”丁先生告訴記者,這一趟出去總共才捕撈回來2噸左右的偏口魚、安康魚等海貨,總共能賣七八萬塊錢。出海多數情況都是在賠錢,原本他也不打算再出海了,但手頭沒有錢給船員發工資,只好年前再跑兩趟賣了海貨好發工資。“油錢可以暫且欠著,但得給船員發工資,來年還指望他們繼續回來干活。”他說。
采訪中,幾位船主表示,幸虧國家每年發放燃油補貼,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跑船的成本壓力。
影響——海鮮價格一路上揚 由于出海的漁船少,造成新鮮海貨供不應求,收購商販們盯緊出海漁船,爭相搶購捕撈回來的海產品。
當日早上,在長會口碼頭,魯文漁2061號船主丁先生的漁船剛剛靠岸,幾名早已等候在一旁的魚販蜂擁而上,搶購新鮮海貨。收購商販王先生表示,出海的漁船少,他早早就打電話來詢問返航的時間。他以每斤20元左右搶購了上千斤熟筆管蛸,準備銷往上海等地。
當日下午,記者在文登市河南水產市場看到,帶魚、黃花魚、鯧魚、鲅魚、螃蟹、對蝦等海產品擺滿了貨架。攤販于先生告訴記者,這幾天本地出海漁船越來越少,比起去年的這個時候,從澤庫、埠口等碼頭收購量約減少一半,大多數魚都是從石島那邊的碼頭收購來的。
攤販王女士表示,近期海鮮產品供應量有所減少,加上節日臨近,價格自然水漲船高。以單條約0.5公斤的鲅魚為例,剛開海時的批發價每斤不到9元,但是現在為12~14元,其他魚價平均每斤上漲三四元左右,這幾天不少酒店、單位等客戶前來大批量購買,銷量翻番,每天銷售200斤左右。
據了解,一斤重的偏口魚每斤售價約25元,鯧魚每斤售價近70元,8兩的黃花魚售價約25元,大帶魚每斤售價20元以上。據有關部門統計顯示,近期鲅魚等主要水產品批發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20%,較前一周上漲2.2%。據介紹,臨近春節,海魚價格呈走高的趨勢,但由于去年9月開海后,很多冷藏廠都儲備了大量的凍魚,且價格比新鮮海魚要便宜,節日期間的貨源供應充足。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