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2012年,山東省濟寧市漁業局確定了實施現代漁業發展“123”計劃,加快推進淡水漁業強市建設的工作思路。
“1”即緊緊把握淡水漁業強市建設這“一個中心”。策劃好漁業工作實施的重點項目和整體推進目標,科學確定工作進度要求,積極向中央、省、市爭取政策資金支持,推進科技創新,轉變漁業發展方式和管理方式,實施一批帶動性強、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好的項目。
“2”即大力實施漁業發展方式和管理方式“兩個轉變”。 首先,積極推進漁業發展方式轉變。聚集政策、資金、技術的力量,實施科技創新帶動和示范典型帶動,引導漁業發展方式向科學化、生態化、標準化、組織化、產業化積極轉變,積極爭取各級促進漁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政策,特別要抓住南水北調工程要求漁業養殖污染防控的機遇,爭取配套政策,規模推進沿湖漁業發展方式轉變。一要通過科技創新促轉變。積極開發漁業生產新品種、新技術,創新漁業養殖模式和加工經營產品,推廣科學、生態、健康、可持續的漁業發展模式,推進漁業發展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由粗放管理型向標準化集約型、由資源投入型向科技長入型積極轉變。二要通過漁業產業結構調整促轉變。努力擴大一、二產業比重。充分利用各級農業產業化扶持政策,培育漁業龍頭企業,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推廣“企業+基地+漁戶”模式,鼓勵各類漁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支持漁業銷售企業開拓國內外水產品市場。努力調優漁業養殖結構,從品種上、養殖模式上,不斷推廣新品種新技術。三要通過強化水產品質量監管促轉變。進一步強化水產品質量監測手段,配套完善市、縣級漁業監測設施,完成市級漁業監測站部級認證。進一步鼓勵水產品質量認證,規范建設無公害、綠色、有機水產品基地;加強對漁業養殖生產的監管,開展漁業投入品監管執法行動,加大對水產品和漁業水質的監測密度。四要通過加大漁業資源修復力度促轉變。在過去每年開展的漁業增殖放流活動基礎上,積極爭取市財政配套支持,爭取廣大市民和湖區群眾參與,擴大增殖放流規模,提高社會參與的積極性,通過漁業增殖放流活動,促進漁業、生態與人的和諧發展,提高全民保護生態、支持和諧漁業發展的意識。其次,積極推進漁業管理方式轉變。通過不斷強化作風建設,推行一線工作法,提高工作效能,強化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廣泛開展結對幫扶、科技入戶、群防群治等服務式管理活動,與黨建、廉政建設、文明建設相結合,推進漁業管理方式由強制型管理向服務型管理轉變。
“3”即切實打好漁業養殖污染防控、漁業品牌推介、護漁2012執法行動“三個硬仗”。一是全力實施漁業養殖污染防控行動。認真落實省、市關于南水北調工程沿線水質達標的工作要求,按照市政府統一部署,落實各級責任,強化對有關縣市區漁業養殖污染防控工作的指導和督導,嚴格時間節點,抓好工作進度落實。二是奮力推進漁業品牌打造行動。繼續以市政府名義到國內大中城市開展漁業品牌宣傳活動,大力宣傳濟寧漁業品牌。同時,內強素質,不斷提升品牌水產品質量,加強漁業養殖基地管理,努力培育規;、標準化漁業養殖基地,提高水產品及其加工制品的檔次和市場競爭力。三是合力開展護漁2012執法行動。認真貫徹落實《漁業法》等法律法規,不斷加大對漁業捕撈、養殖和漁船的管理力度,繼續認真實施禁漁制度、船檢制度、漁業捕撈許可制度、漁業生產苗種許可制度,嚴厲打擊漁業違法生產行為,認真落實漁用柴油補貼等惠漁強漁政策,為漁業生產經營和漁民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同時,積極推進漁業政策性互保工作,爭取完成400萬元的政策性互保任務,為漁民群眾承擔10.7億元的風險保障。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