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月5日,黃河蘇只庫區水產養殖戶在喂魚。隨著青海黃河谷地百萬畝土地整理項目的穩步推進,青海省海東地區黃河谷地周邊的農民逐漸告別了“靠著黃河沒水吃”的時代,青海的沿河魚米之鄉正在形成。通過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區內不僅可新增耕地20.29萬畝,還能將原有的39.29萬畝中低產田改造為高產田,并實現自流灌溉,大幅降低了農民的生產成本。此外,依托黃河上游密集的水庫,冷水魚養殖也正成為當地農民的致富新選擇。青海東部黃河谷地百萬畝土地開發整理重大項目是國家支持的全國十個農村土地整理項目之一,由國土資源部、財政部批準,投資19.2億元,建設規模61.92萬畝,惠及30余萬人。新華社記者 王博 攝
2月5日,黃河蘇只庫區水產養殖戶在向記者展示他飼養的魚。新華社記者 王博 攝

2月5日,黃河沿岸農民呂智在田地里松土。新華社記者 王博 攝

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工人們在修建保護農田的泄洪渠(2011年6月15日攝)。

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農民在耕種經過開發整理的農田(2011年6月15日攝)。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