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我這兩年確實養得不錯,運氣也不錯吧。”在和南方農村報記者談及自己的成功養蝦經驗時,劉家宏謙虛地表示。據介紹,在對蝦養殖病害頻發的近兩年,劉養殖對蝦卻大獲成功,平均畝產達2500斤,年均利潤數百萬元。
據劉介紹,他采取的養殖方式和普通養殖戶沒有太大的差異。一年養兩造,第1造3月放苗,投苗密度在10萬尾/畝,養到90天左右,達28-31枝/斤收獲,畝產可達3000斤;第2造6月中旬放苗,投苗密度6萬尾/畝,無冬棚越冬的方式養至春節期間收獲,收獲規格為10-16枝/斤,畝產也達2500斤。今年2月初,劉陸續出售了近20萬斤對蝦,規格均在10-16枝/斤,售價在40-70多元/斤不等。“這估計是全世界規模化人工養殖出來的規格最大的蝦了。”廣東恒興股份飼料研究所副所長張海濤如此評價劉家宏養殖的對蝦。
“他的秘訣有很多,尤其是在調水方面很有一套。”湛江珊瑚飼料有限公司作為飼料供應商,該公司技術服務經理賴就強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除了前期肥水外,劉家宏基本不使用其它蝦藥。收獲的蝦品質好,早造蝦比同期其它同規格蝦價格高出許多,大規格的晚造蝦更是達到78元/斤。
據了解,為了保持良好的水質,劉家宏對自己的養殖場設備進行了升級,目前已經建設中央排污系統,淡水井5口,深120-150米,加配5臺抽水泵5.5千瓦;海水過濾井一口,口徑40cm,不包括備用的增氧機共56臺(整個養殖場共350畝、71口蝦塘)。“這些都是保證連續3年養蝦成功的根本。”
“現在的病害很厲害,所以必須在前期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如果等到病害爆發了,那就比較麻煩。”劉家宏分析說,去年養殖普遍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氣候或其他原因導致的藻類繁殖過盛造成的倒藻,蝦吃了死藻或死藻在底質發酵惡化,造成的養殖不成功。“我是通過大量換水,及時補充藻類及藻類需要的營養物質,從而保持水質的穩定。”劉認為,冬季藻類繁殖慢,通過沙濾的水體藻類少,所以冬季抽水沒有經過沙濾,這樣就增加藻類的數量,保持水體有足夠的光合作用,提供足夠的溶氧。劉家宏特別提醒養殖戶,一定要做到每天例行巡塘兩次,密切注意水質變化,觀察藻相,一旦發現水質出現變化,立即通過換水進行處理。“我每天都要去排污口觀察,看是否有死蝦出現及排出的池水是否臟,從排出的養殖水臟的程度及池里的藻相來決定每個池該換多少水。”
據了解,劉家宏使用的養殖海水經過沙井過濾進入池塘,而且在整個養蝦過程中很少使用藥物,只用少量活菌及底改,若有偷死出現先停料再換水來控制。除此之外,在他看來蝦池也應該以3-5畝的面積為宜。“水體水質比小面積池塘穩定,出了問題也比大面積池容易調整。”除此之外,劉家宏還經常使用沸石粉來吸收水中有害物質,改善水質底質,增加池底溶氧,減少蝦耗底。與此同時,嚴格控制投料,減少對水質底質的污染。“只要水質不出現問題,養蝦就不會有大問題。”劉家宏總結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