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昨天,記者從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我市養殖海產品總量80多萬噸,人均達到100公斤,養殖海鮮成為“當家菜籃子”之一。隨著近海資源的減少,青島市水產養殖開始向深海發展,抗風浪網箱將海魚養殖場搬到深海,“海洋牧場”則為海參、鮑魚等海珍品提供了一個生態樂園,未來四年青島市將建3處公益海洋牧場。雖然貝類占水產總量四分之三,但海參、鮑魚、三文魚等高附加值水產超過總產值60%。
海魚
打破“老三樣”養名貴魚種 “青島的魚類養殖以前是以鱸魚、黑頭魚和小黃魚為主,但近年越來越重視高附加值魚類的養殖。 ”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處長張永舉告訴記者,去年,嶗山、膠南等地養殖戶投資建設了具有恒溫自控、循環水系統的高科技陸基工廠化設施,用來養殖石斑魚、三文魚、鲆鰈魚、半滑舌鰨等名貴品種。而在平度、萊西等地則主要是池塘,以養殖鯉魚、草魚、鰱魚、鳙魚四大淡水魚為主。
魚類的另一種養殖方式就是網箱養殖,但傳統的網箱養殖已經向深海進軍,在嶗山灣、沙子口灣、唐島灣、靈山灣等地均有深海抗風浪網箱,主要養殖鱸魚、黑頭魚和小黃魚。
記者從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今年青島市計劃新發展10套循環水設備、30個深水抗風浪網箱。專門從事深海抗風浪網箱生產的青島斯可利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石勇介紹,傳統的木排式網箱產卵、糞便不易排出,很容易滋生病菌,而深海抗風浪網箱則解決了這些弊端,由于深海水流通暢,養殖魚不易生病。“深海抗風浪網箱適用于海深20-40米處,可以抗11級大風,周長在40-50米的網箱產量可達15噸。”
貝類
60萬噸四大貝類上餐桌 青島蛤蜊扇貝向來聞名,全市去年水產養殖總產量為80萬噸,其中貝類產量高達60萬噸,占總產量的四分之三,養殖種類主要包括扇貝、牡蠣、海紅、菲律賓蛤仔等。 “貝類的養殖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灘涂底播養殖,另一種是海上筏式養殖,前者規模養殖較大,貝類成熟后品質、肉質好。 ”張永舉指著地圖告訴記者,灘涂底播養殖集中在膠州灣,主要養殖菲律賓蛤仔、雜色蛤、牡蠣、縊蟶等。海上筏式養殖種類主要以扇貝、牡蠣、海紅為主,分布在鰲山灣西岸、靈山灣、瑯琊臺灣、嶗山前海等地。
近幾年青島扇貝養殖主要以中科紅海灣扇貝和嶗山紅櫛孔扇貝為主,還引進了一種外觀美麗的南美紫扇貝:“紫扇貝,顧名思義貝殼是紫色的,這種扇貝個體大、產量高,經過青島農業大學專家研究,現已成功繁育出適合中國北方海域生長的苗種,并在全市推廣。 ”
海珍品
海參鮑魚回捕率僅六成 “不同養殖方式生產的鮑魚回捕相差數倍,價格也相差不少。 ”據了解,鮑魚、海參的養殖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圍堰池塘養殖,主要分布在即墨、膠南等地。以鮑魚養殖為例,每年四五月份養殖戶將4-5厘米的苗放進池塘,到了冬天長到7-8厘米時收上來;另一種養殖方式是海區底播養殖:“將鮑魚苗‘種’在大石塊上,扔進大海里,通過這種養殖方式,鮑魚的生長期比較長,可達三到四年,鮑魚肉品質也不錯。 ”主要集中在大公島、龍盤、石嶺子礁等地,但由于鮑魚、海參敵害較多,一部分苗可能會被海星、螃蟹吃掉,再加上病死的,養殖海參、鮑魚回捕率低是普遍現象,一般在60%左右,價格也較圍堰養殖的海參、鮑魚高出30%-50%。目前,鮑魚、海參還可以采用沉箱養殖和筏式吊籠養殖方式,規模較大,回捕率能達到90%,而且相對可控。
此外,青島市蝦類養殖去年的總產量為1萬多噸,島城南美白對蝦的畝產量能達3000斤,在沙子口就有15畝工廠化養殖基地。由黃海水產研究所經過八年的選育,培育出的“黃海一號”,現已大力推廣至即墨、膠南等地,進行大規模池塘養殖。而青島市的螃蟹養殖品種主要是梭子蟹,集中在即墨豐城、膠南泊里等地。
新聞延伸
未來4年將建3處海洋牧場 上面有海藻,底下有礁體,海參、鮑魚、小黃魚、黑頭魚都在其中養殖,這種人工魚礁就好比在海底給魚造房子,這種先進的養殖模式就是 “海洋牧場”。根據規劃,2013年到2015年,我市將建設3處公益型海洋牧場。今年我市將投入資金3000余萬元投放礁體15萬空方,加快推進王哥莊海域、石嶺子礁海域、五丁礁海域等增殖型魚礁區建設,擴大礁區大型藻類種植規模,同時啟動建設嶗山灣公益型海洋牧場。
“鮑魚在海平面以下5米以內活動,海參則在海平面以下15-20米,海藻則是每年從別的海域搬來的。 ”青島金海富源海洋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剛告訴記者,鮑魚和海參的食物以海帶、裙帶菜、龍須菜以及各種藻類為主,每年海藻發芽時,潛水員都會將海藻連同附著的石頭一起搬到海洋牧場。但這種純天然的養殖方式也有弊端,螃蟹、海星都是鮑魚和海參苗的天敵,潛水員只好定期到海底取走威脅海參鮑魚生存的生物。
相關數據
高附加值養殖海鮮已占60% 據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統計,去年全市水產養殖總產量為80萬噸,出口水產品50萬噸,創匯18.5億美元,占全國的1/10、全省的40%。其中貝殼類為60萬噸,螃蟹和蝦養殖產量為2萬噸,海水魚養殖產量為5000-6000噸,淡水養殖產量為4萬噸,海參為1.2萬噸,鮑魚為5000-6000噸。盡管貝類產量大,但我市海參、鮑魚、三文魚等高附加值水產品卻占了很大的比重,去年我市的水產品產值為127億元,其中海參就有60億元,鮑魚也有1億元,高附加值水產品產值超過總產值的60%。今年將重點培育6處1萬立方米水體以上的水產良種繁育基地,重點推廣“黃海一號”中國對蝦、優良種質刺參、皺紋盤鮑、斑點鱒鮭等十大水產良種。全市水產良種覆蓋率達80%以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