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年來,
山東禹城水產局狠抓漁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以科技入戶工程深入實施為契機,以漁業實現“四化”為手段,將漁業生產做大做強,2011年全市池塘養殖面積5萬畝,漁業產量4.2萬噸,漁業產值4.1億元。
一是漁業養殖機械化。目前全市養殖池塘均配備了自動投餌機、增氧機(微孔曝氣式、葉輪式),減少了人工投喂,提高了餌料的利用率,特別是微孔曝氣增氧技術的應用,對改善池塘水質條件,減少病害發生,提高飼料利用率,提高養殖品種成活率、規格和產量具有重要作用,池塘載魚量大幅提升。
二是涉漁服務信息化。禹城市政府成立了現代農業化中心,開通了漁業信息網,漁農通過登入網站、安裝無線農業信息機、使用農信手機等方式,接聽漁業要聞、市場行情等信息,從而實現“涉漁服務信息化”。
三是漁業生產標準化。通過科技入戶示范工程的實施,鯉魚池塘標準化健康養殖技術、草魚無公害健康養殖技術等技術規范在該市已實現全覆蓋,特別是禹西農業生態觀光園被批準為第七批全國農業優質鯉魚(黃河鯉、俄羅斯鯉)養殖標準化示范區,該項目將從2011年7月起,分三個階段到2014年6月,實現全市優質鯉魚生產標準化,漁民的標準化意識普遍提高。
四是魚病防治生態化。微生態制劑以其零污染、效果好,深受廣大漁農的垂愛,禹城水產局依托中科院、農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優勢,在水產業上推廣了ETS、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等微生物制劑,去年該市從中科院購進ETS菌劑12噸,在全市推廣應用,從各示范基地反饋的情況看,使用了微生態制劑調解水質的養殖戶,養殖水體水質良好,基本沒有發現魚類病害,成活率顯著提高,生長速度明顯加快,預計2012年微生態制劑應用達到5萬畝,漁業品質大幅提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