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自從實施中央財政現代水產項目以來,黃岡市黃州區現代漁業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截至目前,該區65%的漁業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水產品產量和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2011年,全區精養魚池改造面積達到1.58萬畝,生產水產品總量6.65萬噸,同比增加2.1%,實現漁業產值6.51億元,同比增加1.7%。
該區水產工作之所以提速較快,主要得益于實施的中央財政支持白潭湖現代水產標準化生態健康養殖示范項目。在白潭湖養殖示范基地,筆者了解到,該基地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由世界銀行貸款興建,由于年久失修,魚池毀損、淤塞嚴重,基礎實施陳舊老化,病害、泛池頻發,養殖戶利益得不到保障,扯皮、上訪經常發生。基地生產條件差,承包費最高的每畝只有350元,50多口魚池每年共計不足50萬元,而用于基地維修費用每年高達30萬元,漁場的日常工作只能算是維持運轉。
2010年,中央財政現代水產項目花落黃州,拉開了黃州現代漁業建設序幕。如今,走在白潭湖現代水產養殖示范基地上,遠看,寬暢的大道四通八達,新建的管理房猶如別墅一樣。近看,池成方、樹成林、渠成網,進排水分離、三機配套,排列有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12月份基地承包大會上,56口魚池竟有100多人報名。基地隊長劉育民說,雖然承包費由每畝360元提高到600元,但大家的積極性反而比以前更高。因為魚池經過清淤、護坡改造后,水體容積增大,病害減少,水電路改善,方便了漁業生產和成魚銷售。現在漁場成立了公司,按照集團公司運作,實行“五統一”管理。公司還鼓勵名特優養殖,目前已引進了黃顙魚、鱖魚、鲌魚、胭脂魚、黑魚、脆魚等,養殖戶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據了解,在實施中央財政現代水產項目的影響和帶動下,白潭湖周邊8000畝輻射區及其他鄉鎮,精養魚池改造高潮一浪高過一浪。截至目前,全區改造面積超過2萬畝,養殖水體和基地設施進一步得到改善,水產品產量和質量進一步得到保障,預計年底,全區水產品總產量達到7萬噸,實現產值7.2億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