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月13日,合肥市及廬江縣相關人員在黃陂湖投放鰱魚、鳙魚等魚苗。何希斌 攝 一箱又一箱魚苗,被投進黃陂湖,活蹦亂跳地在水里暢游,漁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昨天上午,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黃陂湖畔熱鬧非凡,2012年合肥市漁業增殖放流活動在這里舉行。“政府掏錢放魚苗,捕撈收獲的是漁民,這么好的事,我還是頭一回遇到。”在黃陂湖待了十多年的漁民章延祥激動地說。據介紹,2012年,市畜牧水產局將籌集資金200萬元,計劃在黃陂湖、董鋪大房郢水庫以及巢湖流域放流各類大規格魚苗5000萬尾,以鰱、鳙等濾食性魚類為主,適當搭配鱖魚等名貴的魚類,實現“人在綠岸走,魚在碧水游”。 魚苗下水,解漁民“危機” 章延祥,今年51歲,從事漁業工作近30年。“以前我在國營水產場負責池塘養魚,2000年,我來到黃陂湖,承包了3000畝水面,與周邊漁民一起‘抱成團’,形成‘公司+農戶’的模式進行養魚,農戶年收入在6萬元以上。”章延祥說,他和周邊漁民在黃陂湖養魚,采取“生態放養、自然捕撈”方式,放養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鯉魚、鯽魚、鳊魚等品種,這些魚兒在天然水域中可以自然生長,不用飼料喂養,也不需要使用魚藥。 此次,合肥市財政出錢購買魚苗投入黃陂湖,對漁民來說,可謂是“雪中送炭”。“前期我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花費太多,因而,目前在投放魚苗上顯得‘捉襟見肘’,此時恰逢合肥市漁業增殖放流,剛好解了我的‘經濟危機’,預計今年養殖成本會降低30%~40%。”章延祥稱。 漁業增殖放流可提高漁民捕撈收益,有據可查。市畜牧水產局水產漁政處劉磊介紹說,2010年,我市放流的鰱、鳙魚苗目前有的已重達4~6公斤,投入產出比約為1∶10,累計帶動漁民增收達到5000余萬元。 增殖放流,實現一舉多贏 漁業增殖放流還是個多贏之舉。劉磊介紹說,增殖放流是保護漁業資源環境,養護、修復和提升漁業生態系統,增強漁業生產力,實現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由于捕撈過度等原因,合肥淡水漁業資源處于衰退狀態,為此,我市從2010年開始啟動漁業資源修復行動。通過增殖放流,人工來補充這些生物資源到水里去,這樣就增加了資源,改善了生物的種群結構,同時也能夠維護生物的多樣性。同時,每年還堅持對肥西縣杭埠河、上派河、豐樂河、廬江白石天河、巢湖裕溪河、柘皋河共計3.2萬畝的天然水域實施為期半年的禁漁制度。3年來,合肥市已累計在天然水域增殖放流魚苗5000多萬尾。據合肥市畜牧水產局近期調查顯示,目前合肥漁業資源修復狀況良好,水域生態環境有了顯著改善,水生生物種群開始恢復,漁業資源衰退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 此外,增殖放流還能有效改善水質和水域的生態環境。近年來,合肥市放流的主導品種是鰱鳙魚等濾食性魚類,這類魚被譽為水體“清道夫”,在成長過程中,將不斷消滅水體中的藻類和浮游生物,清除水體中的腐質物,通過濾食的作用,平衡生態,使水質更加穩定、清潔,在凈化水質方面成本低、效果好。 ·柳書節·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