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25日,從福建寧德市霞浦城關出發,經近兩個小時的夜間行車,晚10點,我們來到海邊的一家鮑魚育苗場。山村的夜晚寧靜安詳,四周黑魆魆的,陣陣海風帶著些許咸味。
場主人身材高大,容貌黝黑,活脫脫一個漁民,而他遞來的名片上寫著:林秋生,福建藍鯨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秋生說,他本是福安小有名氣的電機企業老總,2008年,“進軍”霞浦,斥巨資在長春鎮高羅建起綠色無公害鮑魚育苗基地,并在日本建立名優鮑魚種庫,依托國家級良種專家、廈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教授柯才煥及其鮑魚育種科研團隊的力量,開展鮑種改良和健康鮑苗技術研究,很快自主研發出“藍鯨鮑”系列新品種。
霞浦縣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陳裕韶告訴我們,僅鮑魚苗一項,霞浦縣每年的需求量就高達2億只以上,而藍鯨水產今年就可提供3000萬只。藍鯨鮑苗具有耐高溫、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等優勢,可大大提升養殖戶的效益。
進行消毒之后,我們走進面積9000多平方米的半封閉式標準育苗車間,十幾名工人正用水龍頭沖洗育苗池。一名女工告訴我們,下午喂食后,從第二天早晨起,就要開始對育苗池的餌料殘渣和鮑苗排泄物進行反復沖洗,因為鮑魚愛潔,水質稍有污染便會大量死傷。
林秋生從池子中撈出一塊瓦片大小的方形育苗板。只見板底密密麻麻地緊貼著小拇指蓋大小的鮑苗,有的還淘氣地伸出兩根細細的觸須。林秋生說,這些鮑苗一個月后便可上市。他還說,5年來,公司已取得6項實用新型專利和1項發明專利。
26日早晨,我們早早就起床了,林秋生帶我們到公司對面的海灘觀日出。望著初升的太陽,他說,接下來,他將再投資千萬元興建循環水系統、全自動化控水、控電系統,節能降耗,提升育苗場的科技含量。同時,還將著手建設全國首家民營企業的鮑魚博物館,以帶動當地的旅游產業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