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這島嶼上利用風能和太陽能淡化海水,可日產20噸以上的淡水,解決用水難題,滿足旅游服務中心和游客500人日常生活用水的需要。”4月8日,在東山縣東門嶼新能源獨立電網海水淡化示范運行項目現場,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工程師張子皿介紹說。
東門嶼面積1平方公里,是中國四大名嶼之一,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福建省政府公布的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常住人口40多人,流動人口(游客)500多人,但以往島上只能采用靠柴油機發電和外運淡水,長期存在著飲用“淡水難”的狀況。
2010年12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承擔的水利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獨立風電海水(苦咸水)淡化技術研究”示范運行項目,選擇在東門嶼上實施。該項目總投資130萬多元,安裝風電機3臺,各5千瓦;安裝太陽能5千瓦,日產20噸淡化水。實行風光互補供電,平時利用風能發電淡化海水,夏天風力少,便采用太陽能發電,確保淡化海水有充足的電源。該項目2011年2月完成設備安裝,3月完成系統調試,至今運行一年來,比較穩定,各項指標達到規定標準。按設計可以運行15年。
東門嶼林管所負責人林育迅高興地說,引進這個項目,解決了員工和游客飲用淡水和用電的問題。旅游淡季,水用不完,我們還用水澆菜、澆樹。
工程師張子皿說,東山縣東門嶼“新能源獨立電網海水淡化示范運行項目”是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在全國實施的第一個項目,該項目示范運行己獲得了成功,下階段將在福建省等沿海島嶼上推廣。
在東門嶼,筆者還看到設在這里的福建省水產研究所風能海水淡化試驗基地。據介紹,該基地2010年9月創辦,在島上安裝6臺各3千瓦風電機,日產10噸淡化水。
4月8日下午,筆者特地趕到東山縣陳城鎮歧下村金鳳灣養殖基地,參觀福建省水產研究所于2009年10月總投資50萬多元,在網箱養殖戶陳明義的漁排上,建立的“風能海水淡化裝置研發及其網箱養殖區示范工程”,在漁排上安裝6臺各3千瓦風電機,利用海上風能提供動力,日產10噸淡化水,滿足周圍200多個生產管理人員日常生活用水需要。
歧下村養殖戶陳明義說,這個項目利民惠民,利用海水淡化的水質也比較好。但由于投資大、成本較高,加上離村子很近,養殖戶舍不得合作投資搞海水淡化,習慣上岸購買縣供水公司的自來水。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