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山東濟寧微山湖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節點,為配合污染防控工作,十幾萬湖民做出了重大犧牲。今天的微山湖風平浪靜,春光滿湖,但是漁民們自我犧牲奉獻的情懷,以及倒逼出來的漁業產業結構調整,卻似波濤涌動。
正在清理網圍和竹篙的是高樓鄉的漁民楊仁允、張開德和化振泉。為配合南水北調沿線治污工作,微山湖實行湖區功能區劃,原來的人工養殖區域大大縮減。親自拔掉自己多少年來的吃飯家伙,漁民們都飽含著心酸。
微山縣高樓鄉漁民化振泉:“我家里原來200多畝,拔下去三分之二了。還剩下50畝了。我心里不好受,我們撈不到錢,很不舍得。”
受影響的是整個湖區的漁民。以高樓鄉為例,去年10萬畝的養殖面積,今年計劃只保留1.6萬畝。清理完網圍,楊仁允來到村委,他最擔心的是現在這50畝的養殖面積明年還能不能保住。
高樓鄉渭河村村委委員楊峰:“這方面咱也根據黨的政策,也不是說今年是50畝,明年就是50畝,明年如果整體養殖面積擴大了,就擴大。咱是為防控污染,南水北調,咱也得舍小家顧大家。”
舍小家顧大家,這是老楊這些天最常說的話。每天他都要劃著小船挨家挨戶走訪,為的是安撫村民。老楊自己的損失也很大,他家原本400畝的養殖面積,如今只剩下50畝,去年秋天已經扔進水里的上百萬投入,也都打了水漂。
高樓鄉渭河村村委委員楊峰:“這個損失現在咱們每一米(網圍)是40塊錢,現在就是每一個圍子接近損失4萬塊錢。”
盡管犧牲很大,可在老楊眼里,這次的規劃整治也是必須要走的路。從小與水為伴,56歲的老楊見證了微山湖多年來的變化軌跡。
高樓鄉渭河村村委委員楊峰:“原來這是一個湖地,也就是說淺灘地,現在逐步引進外地的養殖模式,開始挖池塘,開始是養魚,后來是養蟹,到目前為止就是大圍大湖養殖。如果大湖大圍要是亂養的話,今后也是不行,規范養殖是對的。”
過去無序無度養殖的結果,是微山湖煙波浩淼的湖面被密密麻麻的網圍和網箱占據,只留下一條窄窄的航道。亂圈亂養,隨意投餌,不僅影響了微山湖的水質,也使這里的漁業的發展始終處于簡單粗放的低水平。實行湖區功能區劃,規范養殖,不僅是南水北調的大局需要,更是微山湖漁業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微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刁允強:“目前,靜悄悄的微山湖上正在發生一場深刻的變革,圍繞漁業發展方式轉型升級,我們縣目前正在實施養殖區內池塘的標準化,生態化的改造示范工程,同時也向廣大漁湖民群眾推廣高效生態養殖技術,推進漁業發展的品牌化,標準化和產業化建設。”
在微山縣永勝河蟹養殖專業合作社,大棚里正培育一種蝦苗新品種,十幾天后,這些蝦苗就會被投放到養蟹的池子里,蝦蟹混養可在原有的基礎上每畝增加800到1000元收入。
微山縣永勝湖蟹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偉:“蝦可以增氧,螃蟹吃剩的養料,蝦可以再吃。去年合作社南美白對蝦和螃蟹混養以后,是1萬5千畝左右,以每畝(增加收入)800到1000計算,給養殖戶增加1000多萬收入,今年養殖面積增加到2萬畝,增加收入1500萬左右。”
因為是統購統管統銷,合作社里每斤螃蟹要比散養戶多賣2到3塊錢,當地80%的養殖戶都加入了合作社,入社的漁民比3年前增加了七八倍。在漁民們的積極配合下,目前微山縣已清理完網箱網圍總量的百分之八十,微山湖的水清了,可是如何利用好這片清澈的湖水,如何引導漁民們轉型轉產,仍然任重而道遠。
濟寧市漁業局局長申萬民:“我們要保證一湖清水上北京。我們當前的任務就是要對湖里的二十多萬畝的網箱網圍,六十多萬畝的水塘進行生態改造。對沿湖的漁民來說,他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都面臨著很大的改變,可以說是一場革命。對我們工作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們也認為這是一個重大機遇,只有把這項工作做好了,才能實現南四湖(微山湖)的長遠的科學的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