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豈其食魚,必河之鯉”,這句出自《詩經》中的詩句道出了黃河鯉魚的悠久歷史。幾千年來,黃河鯉魚作為珍饈美味聞名中外。如今,這種母親河特產將成為鄭州市漁業發展的品牌名器,在中原經濟區發展的大潮中逐浪而上,再一次造福大河兩岸的兒女。
目前,鄭州市政府正式發布文件,提出打造鄭州黃河鯉魚品牌以促進現代漁業發展,用五年的時間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促進健康養殖、精深加工和觀光休閑漁業協調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調、可持續增長。
按照規劃,到2015年鄭州市漁業養殖面積將達到17萬畝,產量達到17萬噸。其中,黃河鯉魚養殖面積達到10萬畝,年產量達到12萬噸。
在這五年期間,鄭州將建立完善“一帶、三業、七大支撐體系”,即:沿黃現代漁業帶;健康養殖業、精深加工業、觀光休閑業;良種繁育體系、資源養護體系、疫病防控體系、技術推廣體系、市場流通體系、質量安全體系和信息服務體系。同時,培育壯大10個現代漁業科技示范園區、20個標準化健康養殖基地和20個重點龍頭企業,以此帶動10000家以上的養殖場戶,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萬元。
鄭州市的首要目標是做大做強鄭州黃河鯉魚品牌。目前,鄭州市正在申報農業部鄭州黃河鯉魚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并著手制定鄭州黃河鯉魚標準和技術規范。將來的黃河鯉魚將由統一提供的優質魚苗實行標準化養殖,確保質量。
此外,鄭州還將在滎陽市、惠濟區和中牟縣建設現代漁業集聚區,加大黃河灘區開發力度,政府給予惠漁強漁優惠政策,發展項目集群,每個集聚區的總規模將達到1萬畝以上,集聚區內主要道路等基礎設施要由政府統一組織,力爭到2015年全市黃河鯉魚養殖面積達到10萬畝。
為了將黃河鯉魚品牌納入產業化經營,未來幾年鄭州市將積極舉辦以黃河鯉魚為主題的節慶活動,挖掘黃河鯉魚歷史文化資源,提升具有中原特質的文化內涵,培育、建設金水、惠濟沿黃河一線的觀光休閑漁業走廊,突出黃河鯉魚飲食特色和文化特色,發展觀光休閑漁業。
據了解,2011年鄭州市水產養殖面積為14.1萬畝,水產品產量達到14.4萬噸,已成為沿黃地區的支柱產業和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現代農業和強農富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鄭州漁業目前存在基礎設施薄弱、生產方式落后、保障體系不健全等著諸多問題。(徐馳)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