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這批配合飼料效果很好,飼養的方斑東風螺發病率很低。”4月25日上午,海南日報記者跟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冬梅,走進瓊海市長坡鎮椰林管區梁昌旺的養殖場,他高興地迎上來帶大家參觀他用配合飼料養出來的方斑東風螺。
方斑東風螺是我省大宗海產養殖珍品之一,肉質鮮美、酥脆爽口,市場上售價也很高,除供應內地市場外,還遠銷中國香港、臺灣等地以及韓國。2005年,我省把方斑東風螺養殖技術作為重大項目推廣,使海南成為全國最大的東風螺產區。
但長期以來,方斑東風螺的飼料以海產小雜魚為主,需要養殖戶修建冷庫或者購買冰柜儲存,生產成本較高。更為重要的是,大量養殖戶使用小雜魚喂養方斑東風螺,給近海漁業資源帶來壓力。
“我一直希望科研單位能研發出人工配合飼料,為養殖戶分憂解難。”梁昌旺用養螺的切身體會向記者列舉了小雜魚飼料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不僅儲存難,價格不斷攀升,而且飼養很不方便;更為重要的是,由于近海水質下降,小雜魚常攜帶病源,易引發病害。
2006年,熱科院生物所啟動了方斑東風螺系列營養需求研究和飼料研發課題,當王冬梅等專家找到梁昌旺,想利用他的養殖場做試驗時,梁昌旺愉快地答應了,他想不到農民也能從事科研工作。梁昌旺主動和課題組研究人員一起,承擔了觀察、記錄不同配方的配合飼料喂養方斑東風螺帶來的不同效果。幾年來,他們試驗了多種配方的配合飼料,并在去年找到了最佳的飼料配方———用魚粉、酵母、小麥粉以及誘食劑等組成配合飼料。
去年底,梁昌旺拿出3個養殖池來做試驗,用這種新型配合飼料喂養方斑東風螺,才養了5個多月這批螺就達到了商品螺的規格,可以上市了。“我做了對比,螺苗來源相同,投放養殖的時間相同,但是用配合飼料養殖的比用小雜魚養殖的方斑東風螺,成活率更高,達到九成以上,提高了10%;發病率更低,幾乎沒有病害;飼料成本也大大下降,從25元/斤下降到22元/斤。”梁昌旺說。
王冬梅告訴記者,課題組與梁昌旺合作研發配合飼料有6年多了,梁昌旺從實際生產中獲得的觀察數據對試驗很有幫助,不僅減少了科研經費的支出,而且使科研更有針對性。“課題組也曾在試驗室用魚缸養殖方斑東風螺做試驗,但由于養殖量不大,獲得的科研數據與實際生產有很大的差距,不利于科研成果以后的推廣應用。”
“我還會和課題組專家繼續合作,嘗試研發出能提高方斑東風螺免疫力的飼料。”梁昌旺的臉上充滿了自信,看得出來,能與專家合作搞科研,讓這名農民很是驕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