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這次座談會也是一次‘諸葛亮會’,在座的都是三門青蟹養殖、銷售大戶及相關職能部門人員,讓我們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發展三門青蟹產業……”5月4日上午,三門青蟹產業發展座談會上,三門縣副縣長陳彩明的開場白引來了與會人員的積極響應。
三門縣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青蟹辦主任盧余撐率先發言:“我認為,三門青蟹的發展面臨著養殖、銷售、品牌等各方面的制約,‘三門青蟹’作為區域公用品牌需要長期堅持鞏固提升,在養殖模式,提高品牌附加值上做好文章。”
自2002年三門縣成功舉辦第一屆三門中國青蟹節以來,該縣先后建成青蟹主導產業園區6個、精品園7個、標準化養殖基地6個和省級綜合農業示范園區兩個,項目覆蓋1萬農戶,帶動農民人均增收2517元。醉青蟹、蟹松、軟殼青蟹等新產品在國內外全面上市,產業鏈得以延伸。今年3月底,該縣的“三門青蟹產業化建設關鍵技術集成與推廣應用”項目還被推薦到科技部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項目。
“在政府的搭臺宣傳下,三門青蟹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但青蟹病等也不容小覷,特別是2004年后,苗種成活率一直不高,需引起高度重視。”三門灣鋸緣青蟹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丁明標直言不諱地說出了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建議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病害防治實驗室、引導企業做大做強。
浙江三特生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端紅建議政府常態化舉辦青蟹節,同時建立一個大型的水產市場,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引入工商資本。
圍繞如何做大做強青蟹產業,縣發改局、縣農辦、縣海洋與漁業局、縣工商局、縣質監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和鄉鎮代表一一談了自己的觀點。期間,陳彩明不斷與大家展開交流,現場討論氛圍濃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