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福建寧德市今年刺參養殖網箱超過15萬箱,主要集中在霞浦縣與蕉城區,產量預期可達2萬多噸,較2010~2011產季翻一番多。自進入3月份收獲季節以來,價格一直低迷,到4月份,隨著水溫的升高,刺參出現脫水、吐腸等“夏眠”現象,為避免度夏風險與失重面臨的損失,養殖戶不得不忍痛低價出售,造成了全行業虧損。
刺參是我市近年新興的網箱養殖品種,霞浦水產業者與科技人員自2004年引進刺參苗種試養,至2009年獲得成功,2009~2010、2010~2011產季形成規模養殖,獲得良好的效益,2011年養殖規模暴增。由于苗種與餌料需求量大,價格上漲的同時,苗種質量參差不齊,加之今冬水溫偏低,刺參生長緩慢,養殖成本增高。刺參作為高檔營養保健品,市場需求量大,全國年產值近300億元。作為從北方引進的養殖品種,我市今年刺參產值僅占全國的10%左右,我省的福州地區也有一定養殖,可有效填補北方春季市場供應不足,南方海區養殖刺參優勢明顯,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然而,今年春季卻出現了刺參“賣難”問題。與去年的價格多在160~170元/公斤相比,今年收購商出價僅在120元/公斤左右,由于苗種、餌料、勞動力成本上升,收購價已低于成本價。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無序發展,養殖規模發展過快;另一方面我市當地無海參加工與經銷企業,主要靠北方客商收購,缺少市場話語權。面對短期內集中的上市量,外地客商多采取觀望態度,出價較低,養殖戶面對虧損不愿銷售。但經過3月份一個多月的拉鋸戰,隨著水溫的升高,面對度夏將造成更大的損失,養殖戶不得不出售,造成全面虧損的現狀。對此,政府各部門、養殖戶、本地企業紛紛采取救市措施。霞浦縣政府于3月份就聯合多部門負責人深入養殖區了解情況,會商辦法,工商、公安、物價等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深入調查刺參銷售市場是否存在欺行霸市、故意壓價等違法行為,一旦發現將依法嚴厲打擊;經貿、海洋與漁業等部門組成兩個促銷小組,兵分兩路前往山東、大連兩地與當地商戶溝通、對接,引進十余家海參銷售企業到霞浦進行收購洽談;金融部門對部分貸款到期的養殖戶,適當給予了延期還貸;溪南鎮政府組織人員成立海上漁業服務隊,深入各海區為海參養殖戶提供養殖、生產、銷售及信息咨詢等方面服務,促進海參產業形成技術指導、資金幫扶、銷售市場開拓等完整的體系,引導科學養殖,從源頭上堵住無序養殖的現象。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加工流通與質量監督處陳蘇麗處長專程到霞浦協調刺參加工銷售。寧德當地水產加工企業、養殖大戶紛紛引進技術與設備進行初加工,并為養殖戶代加工,有效緩解了短期內收購加工的壓力。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希望外地客商不要錯過收購良機,導致產季過后缺少進一步深加工原料。專家建議鑒于至月底產季結束,北方加工企業對原料需求潛力將進一步釋放,希望已經進行初加工的養殖戶加強與深加工企業的對接,不必急于至市場拋售。
寧德海參養殖業尚處于發展初期,與北方傳統產區相比,我市冬春水溫適宜、水質優良,養殖周期短、病害少、品質好、成本低,市場前景廣闊,但需科學規劃,不宜一哄而上。同時本地水產加工銷售企業應抓住機遇,積極拓展市場,開發海參深加工,讓海參加工成為企業利潤的新增長點,促進寧德海參養殖業的平穩較快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