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對于南參沖擊,業內頗負盛名的瑞銀證券開始“多翻空”了。在5月下旬新鮮出爐的研報中,券商研究員以“海參市場面臨變局”為由,流露出悲觀情緒,并下調行業內上市公司盈利預期。
就在一個月前,上述研究員還在安撫人心,認為“對南參沖擊不要太悲觀”。一直被奉為“軟黃金”的北方海參,正在走下神壇?
山東海參價格突遭暴跌 2012年初,山東海參價格突遭暴跌。據當地媒體披露,“往年海參苗一斤至少100多元,一斤500頭以上的海參苗還到過170元的價格,但現在也就是60、70塊錢,養殖戶都在賠本賺吆喝。”此外,海參價格明顯分化,每公斤價格從160元到200元不等,其中低價多為大棚參和南參。
長久以來,海參主產于山東、遼寧沿海一帶。由于北方水溫低,海參生長極為緩慢,因此肉質厚實,營養價值十分豐富。但近幾年,海參育種與養殖技術獲得突破,推動海參養殖區域擴大和養殖模式增加,于是南方養殖戶紛紛從山東、遼寧一帶購進海參苗種開始養殖。由于南方水溫高,海參生長快,在北方海域需要生長4-7年的海參通常在南方海域1-2年即可長成。
“北方市場在3月份前后基本不會有海參上市,而
"北參南養
"在春節前后上市,正好彌補了北方的市場空缺。”山東當地一研究員表示。不過,彼時近乎奢侈品的海參價格走低,并未引發過多擔憂情緒。
4月底時,東方海洋證券部人士即對《金證券》表示,“公司海參捕撈還沒開始,這只是水產市場的報價。海參養殖對氣候、海域要求比較嚴苛,適宜養殖的水域資源很稀缺。由于參種不同,品質也不一樣,市場會做出選擇。”
瑞銀證券研究員同樣一派樂觀,其提筆寫下“盡管南參放量不利于上市公司海參業務,但市場對此過于悲觀。如果上市公司積極投入費用創立品牌,有望拉開與小規模養殖戶的差距,而避開
"劣幣驅逐良幣
"難題。在2012年鮮銷市場上,基于長期客戶關系,上市公司有能力通過品質和信譽維持較高的價格(180-190元/公斤)。”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山東地區底播海參五一之后陸續開始捕撈上市。底播海參在各種養殖方式中品質最好,底播海參上市有望拉動威海市場海參銷售價格見底回升。
增長無力“軟黃金”危局 不過,山東威海海參價格并未如預期的抬頭。受福建海參上市2萬余噸沖擊,5月份這一價格維持在160元/公斤左右,相比年初的220元/公斤,下跌28%。
在觀望一個月后,上述瑞銀證券研究員態度發生逆轉。他稱,海參市場將出現大洗牌,在經過2-3年時間之后可能是遼膠閩三分天下,南參(福建)占低端,而圍堰養殖和野生北參(遼、膠)占領中高端市場。此外,身為海參消費大省,2012年1季度,山東GDP、企業利潤和投資同比增速均降至2009年以來低點,也讓其對2012年海參銷售前景難表樂觀。
對于上市公司好當家,該研究員隨之下調此前盈利預期,預計2012年公司海參售價為150元/公斤(同比降19%),銷量3000噸(同比增31%)。對2012-2014年公司每股收益的預測值分別為0.32元、0.36元和0.43元,相比此前盈利預測,降幅分別為32%、45%和48%。
“在悲觀之外,海參市場擴容或可慰藉。”上述研究員仍余一絲希望。不過,據《金證券》記者接觸的另一券商研究員表示,海參行業進入高景氣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從2005年進入高景氣開始,到2011年結束,能夠開拓的地點已寥寥無幾,北方海參量增長疲態盡顯。
從實地調研情況來看,以壹橋苗業為例,公司新擴的4萬畝海域提升了海參供應量,但鮑魚島村整體養殖量又有所缺失。東方海洋定增項目逐步達產,同時因為養馬島旅游搬遷,龍口旅游改造等,養殖量也在減少。歷年統計數據來看,北方海參整體供應增長從2004年的36.8%一路下滑到2009年的10.36%,而2010年由于南參的加入和2008年大幅投苗,使供應量增速回升至27.54%,但養殖面積卻出現下滑。
“北方參供應量提升空間不大,每年增量在10%-20%左右。”該人士判斷。
“一旦大棚參和南參養殖技術實現大規模突破,伴隨產量激增,國內海參供求關系將迅速逆轉,水產品上市公司前景堪憂。”山東當地人士直言。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