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去年,大洼縣積極依托資源優勢,堅持科學發展觀思想,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使其重振雄風,造福人類,為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和加快新農村建設做出了貢獻。
大洼縣有著豐富的海水、灘涂、淺海資源。然而從1994年對蝦病毒病發生之后,使海水養殖業一直處于低谷狀態。為了探索新的海水養殖出路,合理開發利用海水資源,縣委和政府大力支持水產部門和生產企業進行灘涂和淺海養殖業的開發與研究。因此,蝦貝混養、魚蝦混養和梭子蟹、巨緣青蟹、海參及藍寶石、霞虎魚類等養殖模式不斷出現,積極探索出適宜本地區的養殖品種。經過不懈努力,去年全縣實現淺海灘涂貝類養殖23萬畝,總產量達到28500噸,創產值1.2億元,同比增長25%;對蝦養殖面積8.1萬畝,總產量達到3010噸,創產值1.1億元,同比增長11%。同時還開發淺海養殖5萬畝。
開發海水養殖業潛力很大,是建設“水上盤錦”的主攻方向,也是實現農村經濟增長和實現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舉措。去年他們在開發貝類養殖中,主要以雜色蛤、縊蟶、文蛤等為主,養殖產量和經濟效益均高于往年。特別是池塘養殖雜色蛤面積達到3000畝,產量達到150噸。同時還引進了脈紅螺試驗養殖,也喜獲成功。榮興鄉利用1900畝池塘養殖文蛤,經過科學管理,沒有發生較大的病害。此外,縊蟶、青蛤養殖也都獲得了成功。對蝦養殖。采取粗放混養的辦法,重點是提高蝦池綜合利用率,增加經濟效益。同時,研究出適應本地區對蝦高產養殖模式。光合水產公司利用900畝池塘養殖海蜇,總產達到50噸,平均畝產55.6公斤,實現產值40萬元,利潤35萬元。海水魚類養殖的養殖品種有梭魚、霞虎魚、鯔魚等。全縣3家較大型企業養殖河豚魚,養殖面積達到5000畝,總產量達到1000噸,并實現了育養、加工銷售和餐飲為一體的生產模式。同時,各企業還對高密度半咸水養殖羅非魚和大鯪平、藍寶石魚人工孵化進行了研究開發,都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