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臺灣屏東縣小琉球外海推動的黃鰭鮪箱網養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創新以米糠飼養的虱目魚做為飼料魚源,試驗半年多來,肉質肥美成效良好,將成為新的環保養殖方法。
屏東縣政府自2010年起與“農委會”水試所合作,首開亞洲地區先例,進行黃鰭鮪箱網養殖,由于飼料費越來越貴,且鮪類養殖產業大量投喂新鮮魚類,帶給小型浮魚漁業極大的壓力,沖擊自然生態,水試所于是開發環保養殖法。
水試所利用吃米糠養成的虱目魚做為鮪魚的新鮮餌料魚,發現相較于傳統以下雜魚或混獲魚做為飼料的養殖法,可以降低對海洋生態的沖擊。
水試所表示,3公斤的米糠可養成1公斤的虱目魚,制成餌料后再投喂黃鰭鮪,體型40至50公分的小鮪魚,經飼養半年后可增加3公斤,養殖2年可達18至20公斤,成長情況非常良好。
屏東縣政府今天在琉球鄉舉辦記者會,縣長曹啟鴻、水產試驗所所長郭慶老主持,大鵬灣風景區管理處長吳茂盛、琉球鄉長蔡天裕等人都出席,現場并展示黃鰭鮪初期箱網養殖成果及吃米糠長大的虱目魚,油脂及肉質都相當肥美。
水試所表示,未來可輔導沿近海漁民將捕獲的鮪魚幼魚圈養,不會再浪費珍貴的鮪魚資源,另一方面,養殖所需的餌料魚可提供虱目魚養殖產業不同的發展方向。
曹啟鴻指出,這項試驗很有意義,將來大家吃的鮪魚是非常環保的。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