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以特種養殖為核心的生態農業縣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在外務工多年的沈西和憑借家鄉港口鄉小東港村的天然泉水,也開始了他以三文魚、中華鱘為主的特種水產養殖。
在
湖北崇陽港口鄉小東港村美麗的西頭崖山下,有一處天然的冷水泉眼,常年向外涌出白花花的泉水,泉眼連著的是近三千畝的三文魚、中華鱘養殖魚池,這就是港口鄉小東港村沈西和的特種水產養殖基地。2010年前,沈西和一直在外從事采石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三文魚、中華鱘的養殖,他就立刻聯想到家鄉西頭崖山下的天然冷水泉。西頭崖的天然泉水全年恒溫保持在16度到17.5度之間,非常適合冷水魚的生長,這讓沈西和有了引進三文魚和鱘魚養殖的念頭。說干就干,2010年,沈西和自籌資金二十余萬元開始了他的特種水產養殖之路。
據沈西和介紹:這里的泉水的溫度常年保持在16度到17.5度之間,通過自己摸索,我發現泉水的溫度非常適應冷水魚的生長。
目前,沈西和的魚池面積達3000余平方米,由于采取環保養殖模式,加上本地優質的天然恒溫泉水,他投放的魚苗的存活率達百分百,長勢良好的鮮魚被銷往武漢、長沙、廣西等地,深受消費者的歡迎,一年能給沈西和帶來四十多萬的利潤,這讓沈西和對他的特種水產養殖充滿了信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