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 2012渤海生物資源修復放流活動暨山東海洋增殖放流周啟動儀式在蓬萊舉行,1600萬尾優質漁業苗種放歸大海,從而拉開了山東海洋生物資源修復放流行動的序幕。據悉,今年,煙臺計劃放流9.4億尾苗種,無論苗種數量,還是資金投入都將創歷史新高。此次活動由農業部和省政府共同主辦,由農業部漁業局、省海洋與漁業廳、煙臺市政府承辦, 蓬萊市政府協辦。
上午9時許,漁政、海監執法船滿載著用保溫箱裝著的增殖苗種,整齊排列在蓬萊欒家口海港碼頭,等待放流。每一艘船載有200箱左右的苗種,共計1700箱。
9點30分,增殖放流周啟動儀式過后,參加放流的23艘執法船和漁船,從港口出發,經過半個多小時的航程到達放流海域,隨著一號放流船鳴起長笛,放流活動正式開始,來自社會各界的1100名放流代表,經過近1個小時的辛苦放流,將對蝦、梭子蟹、海蜇、牙鲆、鱸魚、黑鲪、黑鯛、半滑舌鰨等8個品種、1600萬尾優質漁業苗種放歸大海。
“煙臺市是海洋漁業大市,自1984年在全國首批開展漁業增殖放流工作以來,已經連續開展了20多年。‘十一五’期間,我市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放流魚、蝦、蟹等27億尾,為漁民直接增收14億元。”市海洋與漁業局趙裕壽局長說,今年根據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的增殖計劃,我市將積極爭取資金3500萬元,市財政專項資金500萬元,計劃放流9.4億尾。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