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廣東省財政廳和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近日聯合出臺《廣東省節地節水高質高效漁業示范園區建設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提出將投入6000萬元建設資金,用于在全省扶持建設10個特色鮮明、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生產集約、規模適度、管理水平高、體現不同地區現代漁業發展方向的漁業示范園區,著力打造碳匯漁業。
早前,相關漁業專家在走訪廣東水產養殖基地后表示,“珠三角”和“長三角”一帶都存在池塘面積急劇下降、塘租火速上漲等問題,單純依靠擴大養殖面積來增加產量已不是出路,建議廣東率先提升水產養殖業的資源集約水平。在此背景下,廣東省副省長劉昆在今年初召開的全省海洋與漁業工作會議上提出,漁業生產要在節地節水高質高效方面做文章,大力發展“碳匯漁業”。
為切實打造好“碳匯漁業”,此次出臺的管理辦法提出,廣東今年將以節水、節地、高質和高效的生產方式作為提升水產養殖效益的抓手,按生態、健康、集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創建一批規模大、標準高的漁業示范園區,實施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這些示范園區將按不同地區現代漁業發展的方向進行區分,分別為“綠色健康漁業示范園區”、“稻魚生態漁業示范園區”、“工廠化高效養殖示范園區”和“沿海現代漁業示范園區”等。
據悉,作為水產養殖大省,廣東在2011年的水產養殖面積達57.4萬公頃,水產品總產量達762.1萬噸,水產品總產值842億元。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廣東今年重金建設雙節雙高漁業示范園區,發力打造“碳匯漁業”,意味著廣東傳統漁業生產方式變革即將到來,廣東漁業將走進低碳、高效和可持續發展時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