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2012年1~5月組織全省11個市、71個縣(市、區)展開水產養殖病害監測工作,共設立監測點369個,對22個水產養殖品種進行了病害監測,監測面積為池塘/圍塘61504.4畝,水庫6604畝,灘涂2238畝,海水網箱444453m3,淡水網箱28998m2,流水養殖113000m2,溫室92100m2。現將1~5月水產養殖病害情況分析如下:
1.養殖對象發病品種數與病害總數較去年減少
22個監測的品種中,14個品種發病,共監測到各類病害36種,包括病毒性疾病4種、細菌性疾病17種、真菌性疾病1種、寄生蟲性疾病6種、不明病因4種、其它病害4種。與去年同期相比,發病品種數減少2種,病害總數減少7種,除了病毒性疾病數比2011年增加,細菌性疾病和不明病因病害數與2011年持平外,其他性質的病害數量均有所減少。
2.1~4月份發病較去年同期減少,5月份略有增加
2012年1~5月總體發病情況比2011年同期減輕,月平均發病率4.41%比2011年同期的6.70%大幅減少,月平均經濟損失275420元,是去年同期的21.93%。
1~4月份發病情況總體比2011年同期減輕,主要原因有:(1)今年冬天雖然陰雨天氣過長,氣溫一直處于較低狀態,但是沒有出現冰雪寒冬現象,所以養殖生物凍死的情況也幾乎沒有發生;(2)1~4月氣溫變化幅度不大,養殖生物因氣候變化產生應激反應的情況較少。(3)由于一季度持續陰雨天,苗種放養推遲,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前期病害的發生。但5月份月平均發病率比2011年5月略高,主要是由于5月陰雨天氣較多,天氣狀況不穩定,對養殖對象造成了不利影響。
3.部分品種發病嚴重
雖然2012年1~5月總體發病情況比2011年同期減輕,月平均發病率比2011年同期大幅減少,但是平均死亡率達到0.31%,卻幾乎是去年同期0.17%的兩倍,主要是斑點叉尾鮰等品種死亡率較高的緣故。4月份剛放養的斑點叉尾鮰魚種,由于運輸途中損傷及下塘前消毒不徹底等原因,導致損傷后感染發病,死亡率高達4.57%。南美白對蝦的病害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主要是由于5月份苗種放養后,天氣狀況不穩定,苗種存活率不高。大棚養殖南美白對蝦5月份月發病率高達6.57%,比去年同期嚴重。另外,甲魚養殖中的軟骨病已在多個縣發生,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經濟損失。
4.下一階段發病情況預測
6月份恰逢梅雨季節,陰雨天氣較多;7、8月份會出現持續高溫并伴隨雷陣雨、臺風天氣,氣候多變;9、10月夏秋交替,溫差大,加上養殖載量增大,殘餌和排泄物增多,病原生物繁殖加快,極易引發各類病害,是水產養殖病害的高發期。
根據歷年全省水產養殖病害測報結果,此期淡水魚類可能發生腸炎病、赤皮病、寄生蟲病等;海水魚類可能發生腸炎病、潰爛病等;蝦類可能發生紅體病、爛鰓病、病毒性疾病等;鋸緣青蟹、梭子蟹易發黃水病、黑鰓病、纖毛蟲病;甲魚仍將以潰瘍綜合癥、穿孔病、腐皮病、生殖器外露等為主,還要預防危害性嚴重的鰓腺炎發生。
在養殖過程中要采取健康養殖技術、提高科學防病意識,認真做好養殖過程的管理工作,尤其要注意天氣變化,特別是在特殊、惡劣天氣期間,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做好病害的預防工作。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