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森不知道,這是“天災”還是“人禍”,短短20分鐘,上千尾魚兒,就在眼前“蒸發”。
5日凌晨5時許,伴隨著兩聲巨響,福建福州老陳的魚塘,驚現一個深約4米的“天坑”。“天坑”一出現,面積3畝的魚塘,水連同魚兒,一道被“吸光”。
不過,昨日,老陳跟記者坦言,出現“天坑”,他早就有了心理準備。近年來,這個村子已經出現了近十個類似“天坑”,甚至村民的房屋也出現了裂縫。
20分鐘
魚兒被漩渦吸光
老陳的魚塘,位于龍巖新羅區巖山鄉山前村。這個村子,四面環山,蔥蔥郁郁,家家種植水蜜桃、杏子樹。
5日凌晨5時許,天蒙蒙亮,老陳在睡夢中,被兩聲巨響驚醒。老陳與老伴趕緊穿好衣服沖出屋子,魚塘離他住的地方大概50米。此時,眼前的一幕,把老陳嚇傻了,魚塘里頭出現了一個大坑。
昨日,記者看到,這個坑深約4米,直徑5米左右。“就是這個坑,像一個‘黑洞’,有漩渦,不斷把池塘水和魚兒吸進去。”
老陳說,當時,他試圖拿網來把魚兒網住,但是來不及了。“短短20分鐘,一池塘的水沒了,魚兒像被磁鐵吸走一樣,全部跑到坑里頭。”
讓老陳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一池塘魚兒,總共1000尾左右,但是進了這個“天坑”之后,就不知去向了。“估計地下還有大窟窿,魚兒都跑到地下去了。”老陳說。
老陳告訴記者,他在村里開了一家農家樂的,這些魚兒是專供農家樂,投資成本10萬元左右,但是20分鐘,就化為了泡影。
山前村
已經有近十個“天坑”
老陳說,這次“天坑”的出現,他其實已經有了心理準備,4年前,他有過類似的經歷。
老陳說,2008年,他挖了這個魚塘,辦起了農家樂。魚塘開挖時,老陳請來工人,用石頭壓實池塘底部。
“但是,沒過多久,池塘突然底部塌陷,出現一個‘天坑’,那次,大坑也是把魚苗全部‘吸走’。”
昨日,記者看到,2008年形成的那個“天坑”,與5日凌晨形成的“天坑”,相距不到5米,同樣很深。
老陳說,他有點不明白,為什么魚塘那么容易出現“天坑”?而在山前村,“天坑”還不止這兩個。
昨日,在老陳的指引下,記者看到,就在老陳魚塘的附近,有一塊沼澤地。沼澤地里頭至少有4個“天坑”。
老陳說,這塊沼澤地,原本也是一個池塘,而且常年不斷水源。但是后來池塘水位年年下降,以至于出現“天坑”。
昨日,據記者初步數了一下,在山前村,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天坑”近十個,大的直徑8米左右。
有戶村居
出現裂縫傾斜
山前村,距離龍巖著名景區龍崆洞約5公里。這些年,當地大力發展果樹種植業和農家樂,不少村民返鄉賺錢。
但老陳說,這些錢,村民們賺得并不踏實。很多村民的房子就安在山腳下,“天坑”出現后,村民人心惶惶。
記者注意到,在這些“天坑”的附近,總共分布著10來戶人家,房子為土木結構,多為上世紀70年代所建。
“天坑”距離最近的村居,不到20米,也直接影響了房屋的安全。在村民陳根芳家,記者看到,2層的房子到處開裂,出現一定程度的傾斜。
陳根芳說,這房子1965年建成,一直安然無恙。但是從2009年開始,房屋廚房墻體、地板,相繼出現裂痕。他說:“每天都住得提心吊膽的。”
而據陳根芳介紹,村中另外一戶人家,夫妻倆晚上睡覺,都要開著門。“萬一塌陷了,跑得也快。”陳根芳說。
老陳告訴記者,現在“天坑”出現的地方,僅僅是池塘、沼澤地,萬一哪天房屋也出現塌陷,后果不堪設想。
原因
地下水位下降
短短幾年,山前村陸續出現“天坑”,“天坑”如何形成?昨日,記者來到巖山鄉政府了解相關情況。
鄉政府分管林副鄉長告訴記者,“天坑”出現后,巖山鄉政府高度重視,2010年,福建省第八地質大隊,曾現場勘查。
昨日,記者從2010年9月份出爐的這份勘查報告上看到:山前村陳根芳等5戶48間房屋,局部發生地面錯動,墻基產生側列式裂縫;天井花崗巖飾面板斷裂、門窗變形。
報告還稱,山前村簡易公路已陷入溝底,一簡易水泥橋橋面裂開;池塘塌陷,是由于池塘處于干涸狀態,池塘溝谷已斷流。
最后,報告指出,房屋的裂縫動力來源主要是地下水位下降產生的地面不均勻沉降。地面塌陷(天坑)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的明顯下降。
但報告并沒有明確點明,造成這種地下水位明顯下降的原因。只是說明,部分塌陷點處于不穩定狀態,可能威脅村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應對
巖山鄉將建安置房
昨日,巖山鄉林副鄉長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把“天坑”附近部分地帶,列為地質災害范圍。針對“天坑”,鄉政府已經成立了領導小組,專門負責防范地質災害發生。
林副鄉長說,村里已經找到一塊較為安全的地塊建安置房。被列為地質災害范圍內的村民,將搬遷。
但這安置房暫未建起,林副鄉長說,正在爭取相關資金。
而在安置房暫未建起來前,巖山鄉政府在山前村村部附近蓋了幾間房子,目前,已經有一戶危房戶,搬遷進新建的房子。
只是,老陳有點不明白,所有的“天坑”,均出現在2008年后。而山前村以果樹種植為主,植被覆蓋率高,為何出現地下水位下降?“不知道這是‘天災’,還是‘人禍’。”老陳說。
山前村“天坑”頻現,是何原因導致山前村地下水位下降,村民何去何從?記者將繼續關注。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