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7月12日,廣西柳州召開"柳江食人鯧誘捕情況通報會"。據悉,經過4天的捕撈、垂釣,柳江河段內未發現食人鯧的蹤跡。從13日18時開始,全市將結束集中誘捕食人鯧行動,捕獲一條食人鯧獎勵1000元的懸賞承諾也同時結束。(7月13日中國廣播網)
7月7日,有廣西柳州市民稱在柳江遭3條食人魚襲擊。柳州官方隨后組織漁民在發現食人魚的河段布下漁網并投放肉餌,同時宣布迎市民沿江垂釣參與圍剿食人魚,市民抓到食人魚每條可獲1000元獎勵。重獎圍剿食人魚行動一開始就遭到了諸多的質疑,被批為泛娛樂化處理生態問題。經過4天的捕撈,無人捕獲食人鯧,市民卻捕獲到柳江河里其他魚類約九十公斤,官方隨即宣布結束行動結束,似乎映證了該行動是一場一擁而上,一哄而散的政績沖動。但如果不以是否捕捉到食人魚為惟一標準,重獎圍剿食人魚行動并非無功。
首先,有助于消除社會上的恐慌情緒。2006年溫家寶總理在柳州視察時將橫穿柳州而過的柳江稱為"廣西最大的品牌"。但食人魚傷人事件發生后,柳江內再也見不到游泳愛好者的矯健身姿。尤其在這個謠言可經現代化的信息傳播工具迅速傳播無限放大的時代,如果政府不能及時采取措施,消除公眾的恐慌情緒,未必就不會成為又一場搶鹽風波的開端。
其次,是進一步從根本上消滅食人魚威脅的前提和保證。食人鯧不僅會對人造成威脅,更可能在沒有天敵的柳江泛濫成災,破壞生態平衡,對江類其他魚類可能的威脅遠勝行動中被誤傷的約九十公斤其他魚類。談到防治,目前柳江內的食人鯧到底有多少,主要在哪些區域活動,是進一步治理所應該也必須掌握的客觀數據。
重獎圍剿食人魚雖然結果為零,但經過以政府為主,群體為輔的廣撒網式考察,從客觀上有助于安定民心,讓民眾清楚地知道柳江從總體上來說還是安全的,更為進一步地治理提供了最基本的客觀事實和數據支持。
誠然,重獎圍剿食人魚行動只算是治理食人魚的階段性工作,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還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謹慎引進外來物種,提高民眾責任意識等進一步行動。但治標并不等于不治本,治本也不等于不需要治標。柳州市政府在食人魚傷人事件后,食人魚危害突出影響之時,即時采取措施,穩定民心,并為進一步消除食人魚隱患打下基礎,即使最后"無功而返",只要后續動作不僅僅滿足于治標,始終不忘治本,就值得肯定和鼓勵。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