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海南經濟特區是全國土地面積最小的省份,但擁有20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管轄權,又是全國管轄海洋面積最大的省。但是,海南如何“靠海吃海”,發展成為第一海洋經濟強省,始終是縈繞在所有海南人民心中的巨大渴望。近日,這一渴望再次成為海南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議論的焦點之一。大家一致認為海南要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擴大海洋經濟規模,把海洋經濟打造成為海南省未來有潛力的經濟增長點。
“海洋經濟是海南未來有潛力的經濟增長點。”羅保銘代省長在海南省三屆人大第五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海南將發揮海洋資源優勢,擴大海洋經濟規模。
省人大代表、臨高縣委書記符永說,海南省要優化海洋漁業結構,促進捕撈、養殖、加工協調發展。立足于南海漁業資源狀況,調整海洋捕撈生產結構。鼓勵支持漁民和企業更新改造漁船,采取財政貼息的方式扶持漁民和企業貸款更新改造漁船。積極引進外來資本組建外海和遠洋捕撈企業,建造外海生產漁船,提高外海生產和補給能力,逐步實現海洋捕撈生產由淺到深、由近到遠的轉移。
在政協委員袁玉岷眼里,擁有環島“藍寶石帶”海洋經濟圈的海南,海洋產業發展卻一直不如人意,原因在于對海洋開發定位不明確;海洋經濟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嚴重浪費;海洋開發技術落后,開發人才缺乏;管理體制不完善,海洋環境破壞的趨勢未得到有效遏制,影響了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多位代表委員表示,海南要發展成為海洋強省,有待政府切實引導,實質性地加大扶持開發力度。
首先是科學規劃,爭取國家支持;其次是增加對海洋漁業的投入,鼓勵漁民造大船,出深海,建立漁民合作社組織,改漁民單干為凝聚合力,打造漁民團隊,以“集團軍”形式進行遠洋捕撈。同時完善漁業生產的補給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加大深海養殖科技扶持力度。第三是把海南作為國家開發南海的平臺,發展海洋能源經濟,打造海南海洋化工產業集群“航母”;第四是發揮海南是南中國海的中心地理位置的區位優勢,使海南成為東南亞國家的貿易中轉和對接的中心,及歐洲—亞洲洲際海上通道,發展與東南亞國家的自由貿易。
羅保銘透露,海南將以海洋漁業為突破口,擴大外海遠洋捕撈規模,開發西南中沙漁場,建設高效水產品養殖基地;支持國內外大型企業開發南海油氣資源,建設南海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支持基地;發揮區位優勢,發展海洋運輸、中轉物流業;深度開發海洋旅游,促成西沙旅游開放,發展郵輪經濟;做大海洋生物制藥。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