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蝦蟹也有“身份證”
將近8月,水產品的消費步入旺季。今年年初發生的天津“注膠蝦”事件,讓人們對水產品的質量安全多了幾分關注。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為讓百姓買到更加放心的優質水產品,天津市水產局會同薊縣、塘沽等水產管理部門初步建成兩個放心水產品專賣店。這兩個放心專賣店分別位于北塘漁港附近和薊縣縣城,專賣店里銷售的水產品將全部帶有“電子身份證”。
所謂“電子身份證”,就是水產品在外包裝上所貼的二維條形碼。據天津市水產科技推廣站相關人員介紹,在這兩個店里,顧客購買的水產品外包裝袋上都會貼有一個二維條形碼,顧客可以在專賣店設立的終端機上掃描條形碼,從而查詢該水產品產地、出池時間、規格、養殖企業介紹等一系列詳細信息。所買的水產品一旦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可以根據“電子身份證”信息,迅速鎖定具體的養殖戶。
從2008年開始,天津市便已開始著手建立水產品的可追溯體系,推出天津市水產品生產質量安全監管及產地準出示范項目,并且在19家示范水產養殖基地實施了養殖全程質量控制標準化生產。
目前,天津市已建立起4種水產品可追溯體系。第一種是養殖基地對接超市專銷點,第二種是養殖基地直接對接批發市場,另外就是養殖基地直接對接農貿市場和協助企業建立無公害可追溯水產品專營店。
我們要實現鮮活水產品貼標上市,建立準出水產品與市場對接的方式,搭建起天津市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和水產品產地準出及追溯流程。天津市水產科技推廣站站長張勤說。
目標:保障水產品安全,實現標準化生產
目前天津水產養殖有62萬畝,水產品產量達35萬噸。人均水產品消費在全國居于前列,水產品食品安全是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我們推行這種可追溯來源的水產品生產和銷售體系,主要是為了保證水產品的食品安全。”張勤說。
據了解,在為水產品貼上可供追溯的二維碼之前,水產管理部門對于養殖企業的苗種引進、養殖技術、飼料藥物都有著嚴格的監管。張勤表示,建立“電子身份證”只是工作的最后一步,前期的信息采集是工作重點,目的是把水產品的養殖企業和養殖過程都統一起來,納入監管。
到目前為止,天津市水產品市場并未建立起統一的準入制度。這也就意味著,水產品的銷售者和消費者無法索票索據,任何一家水產養殖戶的產品都可以拿到市場上出賣,不需要經過統一的檢驗檢疫。同時,天津水產品抽樣檢測顯示,水產品出產時合格率達98%以上,而在消費市場的抽檢合格率約88%,低了10個百分點。“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很大程度上發生在流通領域!碧旖蚴兴a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水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建立起可追溯體系,從水產品的產地準出和流通環節加以監管,水產品的“電子身份證”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市場準入體系的缺失。對于水產品銷售者來說,可追溯體系能夠在問題發生時迅速確定問題環節和責任人。
事實上,魚蝦蟹“電子身份證”的采用,不只是為了水產品安全,也是為天津市將來的水產品標準化建設做準備工作。
前景:示范意義大 全面推廣難
到目前為止,天津建立起水產品可追溯體系的專賣店只有兩家。天津市水產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建立的這兩家店是示范店,只是為下一步推行水產品標準化生產做準備工作,其示范意義遠大于在水產品安全中所發揮的作用。
而在實際的推行中,可追溯體系仍然有著諸多困難。
首先,天津62萬畝水產養殖中,只有三分之一是企業、合作社形式的規;a,其余主要是個體等一些松散的組織。這些松散組織生產的水產品也可以直接進駐農貿批發市場,難以統一到產品生產的標準化生產體系中。
其次,可追溯體系的建立涉及農業管理部門、工商稅務、市場管理等多個環節,并不是水產管理部門一家就能在大范圍內鋪開。一位天津市水產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在一個農貿市場建立專賣店時就遭到了市場管理部門的抵制,最后不得不變換地方。
另外,消費者對水產品“電子身份證”的認同和使用仍然不夠。盡管已建立了4種可追溯方式,但消費者在實際購買中很少會主動查詢。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