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幾年,浙江杭州市蕭山區南美白對蝦產業每年保持在10萬余畝以上的規模,每年成蝦總產量在2.2萬噸左右,占據著蕭山水產養殖的半壁江山。隨著南美白對蝦養殖產業的迅猛發展,而當前的池塘規模養殖、大棚溫室養殖和高位池養殖三種養殖模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土地資源和水資源毫無疑問成了制約該產業發展的瓶頸。
為了彌補資源“短腿”,杭州蕭山東海養殖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合作,在引進推廣南美白對蝦新品種“科海1號”的基礎上,投資300多萬元共同設計、建成南美白對蝦高效設施養殖的工廠化養殖車間,推動了該產業由資源依賴型向技術依賴型方向的轉型升級。
都說養蝦先養水。因為高密度對蝦養殖中產生的大量食物殘渣和糞便會在短時間內造成水體渾濁,產生的有害物質易造成蝦類疾病,所以其間需要通過反復、大量換水來維持塘內的良好養殖水環境。
記者看到,在5350平方米的南美白對蝦工業循環車間里,有8個養殖池,每個養殖池蓄水量為600立方米,均配備了4個生物過濾柱。除此之外,車間內還建有兩套單獨循環的循環水養殖系統和1個循環水處理池。
“像這樣一個600立方米的養殖池,一天至少循環處理4次以上。如果不使用該系統的話,一天就要排出300立方米的污水,造成外圍水體的富營養化污染,同時還要另尋300立方米的合適水源,養殖成本比較高。”該公司技術人員任進東說道。
在現場,記者看到養殖塘內的污水通過排水管緩緩流入該系統,通過固體分離技術、臭氧消毒、生物過濾器等裝置,把經循環水系統處理后的污水重新流回養殖池中,與之前有黃色泡沫且水質渾濁的污水相比,處理后的水干凈無雜物,更不會對外界水體環境造成影響。
目前,利用該循環水系統,水處理設施設備已運轉100余天,達到了設計要求,實現了對蝦的全封閉水循環系統,滿足了高密度養殖對蝦的要求。區農業局也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及專家組對南美白對蝦循環水高效健康養殖項目進行了現場驗收。專家組對5號養殖池進行了現場測定,隨機抽樣0.52公斤,平均規格為125尾/公斤,單茬畝產達到35697公斤。此外,根據放養銷售記錄,4個已捕獲的蝦池平均產量達到了3418公斤,折合畝產5700公斤。與一般南美白對蝦高位池養殖相比,畝產足足可高出約3000余公斤。按照目前市場價40元/公斤計算,畝效益可達20萬元左右。
“目前,我區積極推廣南美白對蝦一年二茬技術,而我們的項目可以每2個月左右就成熟一批對蝦,一年基本可養四茬。”任進東告訴記者。
不過,南美白對蝦養殖還有一個隱患,一旦一尾蝦染病,那在此高密度養殖的情況下,更容易廣泛傳播。針對這一情況,該公司還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其中,通過水質在線監測和預警系統,實時掌握水體、溶解氧、氨氮等變化,以維持養殖的最佳環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