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廣西南寧橫縣是個魚米之鄉,地處郁江沿岸和西津電站庫區。滔滔郁江自西向東流經該縣14個鄉鎮,全長144公里。西津電站庫區水域面積1.3萬公頃,全縣水域面積18252公頃,宜漁水域面積約9600公頃,豐富的水域資源為橫縣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近年來,橫縣的水產畜牧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2011年全縣水產養殖面積6.13萬畝,水產品總產量達37989噸,產值達到2.62億元。水產養殖已成為該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這項產業當中,羅非魚養殖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明珠。近年來橫縣羅非魚養殖穩步發展,特別是規模化養殖羅非魚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山塘、水庫養殖羅非魚面積4600畝,網箱養殖24000平方米,其中12000平方米是混養,總產量2950噸,產值26550萬元。
統籌規劃 做大做強
合作才能共贏。因此,橫縣注重加強對羅非魚養殖生產的宏觀指導,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對目前較分散的、零星的生產形式,逐步地組織多種形式的聯合體或水產養殖合作社或創辦集體養殖場等實體,建設一批高效的羅非魚生產基地,爭取產業做大做強。目前已有橫縣富民水產專業合作社、橫縣南鄉水產專業合作社等多個水產專業合作社進行羅非魚的合作養殖。大規模養殖方面,陶圩鎮養殖戶黃世森養殖羅非魚就達到了900畝,2011年羅非魚產量200噸,越冬大棚46畝,大規格過冬苗種60噸;云表鎮養殖戶韋其煥養殖面積360畝,產量155噸,過冬魚種50噸。合計示范養殖面積1260畝,成魚產量355噸,苗種產量110噸。通過合作社、示范戶的帶頭作用,我縣羅非魚養殖業正迎來大發展的春天。
科技引領 高產高效
“以前我們養羅非魚最擔心的是魚生病,魚病不好控制,治療也很麻煩。我們知道投資會有風險,但我們希望遠離風險。縣水產畜牧局的專家經常傳授給我們防病技術,解決了我們的很多難題。”合浦力富養殖公司南鄉養殖基地的管理員對我們說。針對目前羅非魚養殖中鏈球菌病危害較大的情況,橫縣與廣西水產研究所水產疫苗與免疫技術研究團隊合作在蓮塘鎮、南鄉鎮進行了羅非魚鏈球菌病疫苗應用研究,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疫苗的應用示范免疫保護率在75-95%之間,大大提高了養殖羅非的成活率。
提高羅非魚養殖的科技管理水平,解決好羅非魚養殖中的越冬苗種問題是養殖的一個關鍵。選擇優良品種,放養大規格過冬苗種,相應延長羅非魚成魚生長期,從而獲得較大的上市規格。這一做法使橫縣羅非養殖收益明顯提升。陶圩鎮的黃世森,2011年共放養佳吉大規格過冬羅非苗60萬尾,總產羅非成魚200噸,成魚規格大部分達到尾重750克以上,即提高了單魚的重量,又提早了上市時間,避免了凍災損失。降低放養密度也是增加羅非魚單魚重量的方法之一。2011年在蓮塘鎮米埠沆共實施降低放養密度的網箱面積24000平方米,產量550噸,增產效果明顯。
目前,羅非魚養殖中越冬苗種的需求量大,但供應緊缺。橫縣利用現有的溫泉水資源,大力發展羅非魚越冬苗種培育,建設羅非魚越冬苗種培育場。廣西昌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橫州鎮羅非魚越冬養殖基地、廣西橫縣綠滿水產養殖公司利用國電南寧電廠余熱水建設的80畝羅非魚越冬養殖基地、橫縣六景鎮紅花村標準化羅非魚池塘溫泉水越冬基地等正在建設中,這些羅非魚越冬苗種培育場的建成,將為橫縣及周邊地區提供大量優質的大規格羅非魚越冬苗種,為整個產業催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加大投入 擴大規模
結合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優勢水產品產業———羅非魚項目在橫縣的實施,該縣進一步加快魚塘改造擴能的步伐。針對現有羅非魚養殖池塘塘壩大多采用泥土堆填、不夯實、易潰壩、魚塘塘底深淺不一、淤泥堆積嚴重的現狀,進行標準化羅非魚養殖池塘改造,使改造后的池塘垂直深度達2.5米以上,形狀規整,面積適中。2011年,利用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項目資金對廣西昌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六景茶柳標準化羅非魚養殖基地等7個水產養殖場共2990畝池塘進行標準化改造,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12年,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展發展資金優勢水產品產業—羅非魚項目已有20多個水產養殖場申報,申報改造標準化羅非魚養殖池塘4800多畝,群眾改造標準化池塘養殖羅非魚的熱情高漲。
成功養殖戶的示范帶動作用,科學技術的助推,國家資金的扶持,羅非魚養殖又成為花鄉人民致富的新途徑。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