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雖然天氣還很炎熱,但依照節氣的話是已來到秋天,是可以品嘗大閘蟹的季節,
臺灣屏東縣養殖大閘蟹專家鍾明光,以他依據大閘蟹的特性,所研發的養殖技術,加上今年氣候適合大閘蟹生長,大閘蟹可以提早收成,相較中國大陸,近9月底出貨的大閘蟹,臺灣在農歷七夕前后即可量產,強調本土養殖及食品安全,為參與養殖大閘蟹的農民,看見臺灣養殖業的新未來。
大閘蟹專家 鍾明光:“這個就是6、7兩的大閘蟹。”
因應臺灣饕客對于大閘蟹,越大越重越好的消費市場,養殖專家鍾明光表示,在屏東養殖的大閘蟹,除了氣候和水質適合以外,所用的飼料更是關鍵。
大閘蟹專家 鍾明光:“有研究一套大閘蟹,要吃的營養成分方面,我有大大的改進和提高,所以我們養的螃蟹,比較快達到可以上市的體格。”
養殖戶:“白肚、青背、金爪,你這個沒有白肚,這是山寨版的。”
參與養殖大閘蟹的養殖戶表示,有媒體依據大閘蟹的特征引述,在臺灣田里養殖的大閘蟹,因為沒有白肚所以不是正牌貨,讓養殖戶相當氣憤。
大閘蟹專家 鍾明光:“大陸這黑黑,越干凈的就是用漂白水漂的。”
鍾明光擁有新型態的養殖技術,提高了大閘蟹的育成率,因此有越來越多水產養殖戶,放棄魚蝦養殖轉而養殖大閘蟹,就是看準大閘蟹的高經濟價值。
養殖戶 林先生:“在大陸是已經風行很久了,我希望在臺灣養殖業,能夠找出一個養殖的新的活路。”
“好會跑啊!抓不到牠。”
生猛的大閘蟹從籃子里逃脫,超強的活動力,正好顯示大閘蟹的健康狀態,鍾明光表示,他每分地只放養2000只大閘蟹,食物及生長環境充裕,大閘蟹自然就養得健康,消費者也能吃得安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