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死魚很凄慘,至今還不知死因。 □梁義進 供圖
用了一次藥,治病不成搭進整塘魚。8月13日,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美國紅魚養殖戶梁義進望著空蕩蕩的魚塘,認為這都是因為藥店出售藥物質量差,導致他的魚塘死魚1萬斤,損失近10萬元。而藥店則表示,梁義進自行購買漁藥,魚死了卻將責任推給藥店,純粹是誣陷。由于雙方都沒有有力的證據,各執一詞,事故責任暫難以明確。
用藥死魚 檢出假藥
梁義進表示,由于魚有寄生蟲,他托朋友于7月27日在陽江市平岡鎮一家藥店購買了二溴海因顆粒及阿維菌素溶液。7月28日,他又托朋友又從該店購買了五黃解毒液、肝膽舒樂及氟苯尼考粉劑。
“7月27日買回藥后,當天上午用了一次。28日上午開始出現死魚,當時死了100多斤。我原以為是用藥后,體質差的病魚因應激死亡,這是正常現象,并沒有在意,誰知道從那以后每天死的魚越來越多。”梁義進說,發現魚塘情況不對勁后他就停藥,但于事無補。8月7日,他的池塘中魚幾乎一條不剩。
梁義進介紹,出事后他在7月29日給藥店打電話,希望店里派技術員到魚塘查看,幫助其減少損失,但藥店方一直不接電話。于是他就向當地工商部門投訴。
8月6日梁義進曾向海陵島海洋與漁業局咨詢藥物檢測事宜。當時接待他的海陵島海洋與漁業局職員梁世端表示,漁業局沒有檢測資質,他建議梁義進到廣州有檢測資質的單位進行鑒定。
8月7日,陽江市農業和林業局執法人員查封了該藥店的部分藥品。該局政策法規科科長張紋介紹,8月12日他們查封的藥品送至廣東省獸藥與飼料監察總所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除了二溴海因不屬于獸藥無法檢測外,另外兩種送檢藥品證實確實是假的,包裝上的生產廠家并不存在。
自行購藥 無理誣陷
對于梁義進的指責,謝美婷認為,死魚并不是藥店的責任。
“他根本沒有來找過我們,也不知道他的魚塘出現了死魚,直到7月30日接到工商部門通知后才知曉。”藥店負責人謝美婷表示,接到工商部門的通知后她立刻給梁義進打電話,希望問清楚具體情況,但梁并沒有對此進行說明,只是讓她等相關部門的通知。
“他都是讓別人過來,一共來過4次,前兩次我開了一些碘制劑和中草藥給他,都被他退回來了。他沒有告訴我們具體養殖情況,也沒有讓我們幫忙進行水質及病魚的測定,直接指定買了幾種藥。”謝美婷認為,梁義進自行購買漁藥使用,具體的操作藥店也難以監督,而且究竟有沒有使用其他藥品藥店也毫不知情,但卻將死魚的責任推給藥店,這并不合理。
被查出售假藥,店方也大呼冤枉,他們事先也并不知道這兩家藥企生產的產品是假藥。店方表示,現在藥企多如牛毛,對于廠家的生產資質認定,藥店并沒有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因此難以把控。
取證自保要有道
有業內人士表示,梁義進在出現死魚后沒有按照法律規定,請漁業部門前來取樣化驗,而是直接把魚撈起來埋掉,僅拍了照片存證,魚死亡原因及數量都難以確定,失去了有利物證。而藥店出售的藥物中被查出有假藥,雖然對藥店極其不利,但這不能以此作為魚死亡的原因。他說,這樣雙方都有過錯及不當之處,孰是孰非還很難界定。
他指出,目前業內因養殖出現的漁藥糾紛問題較多,養殖戶若懷疑因藥物導致魚蝦死亡,應第一時間通知漁業部門前來取樣作證,這樣才能保證獲得有利證據,否則時間一長,魚死亡原因則難以界定。
業內人士還表示,藥店經銷商想要避免漁藥糾紛,應當把好進貨及時了解藥效。他說,其實藥店可從國家獸藥網站上查出藥企具備的生產資質,從而可核對藥企可生產哪些產品、不能生產哪些產品。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漁藥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