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上海海洋大學農業部漁業科技入戶首席專家王武表示,10年前,上海海洋大學曾從荷蘭購得540公斤共3000多只荷蘭萊茵水系中華絨螯蟹,并空運回國進行研究。研究人員對其進行了分子遺傳研究,確認它是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我感覺味道和這里的大閘蟹一樣,品質不錯。”他說萊茵河中華絨螯蟹完美地保持了純種大閘蟹“大、肥、腥、鮮、甜”的優良品質,而國內大多數大閘蟹只能達到“肥”這一項標準。
不過,也有人覺得德國大閘蟹的品質并不好。成隆行老板、中國蟹業協會特邀理事柯偉表示,1992年成隆行通過德國的供貨商進口了200公斤萊茵河的大閘蟹。驗貨時,他發現這些大閘蟹蟹肉不飽滿,咬起來干而無味,更要命的是,蟹黃還是苦的。經過這次教訓后,成隆行再也沒有從德國進口過大閘蟹。
王武聽記者轉述成隆行的遭遇后,認為問題出在挑選上。不過,在談到是否能大量進口歐洲大閘蟹時,王武認為不太可能:“進口的手續非常麻煩,光檢驗檢疫的過程可能就要耗費幾個月,而且還有許多法律限制,算下來進口商根本賺不到錢。”王武說,他沒聽說過有國內的水產公司經營這樣的業務,短期內,上海市民無法吃到來自歐洲的大閘蟹。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