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歷經長達半年多的低位運行,華南地區羅非魚價仍遠遠達不到刺激養殖戶投放秋苗的效果,養殖市場處于觀望狀態。對于苗企而言,這不是小旺季應有的開局。

文/圖 唐東東
往年羅非魚秋苗供不應求的常態,今年或許將被打破。“22年來第一次覺得秋苗供應不緊張。”南寧遠東農牧漁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煌奇反映。不緊張的態勢,源自不景氣的商品魚價。
歷經長達半年多的低位運行,華南地區羅非商品魚價艱難地在9月份爬到了4.1-4.2元/斤(1-1.6斤規格),但“這個接近成本線的價位遠遠達不到刺激養殖戶放苗的效果,至少得4.5元/斤以上。”不少苗企不約而同表示。對于苗企而言,這不是小旺季應有的開局。
產苗量,海南領跑廣東
產苗量不高,一直是秋苗生產面臨的主要問題。9月17日,廣州市德權漁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德基向筆者反映,“現在還沒產出什么苗,一天才幾萬尾水花。”對外宣稱擁有2000來畝苗種生產基地的茂名市偉業羅非魚良種場,總經理簡偉業也稱“一天的魚花產量才幾十萬尾。”
究其原因,鄧德基猜測跟水溫過高有關,“7-8天前下午5點左右測池塘水溫還有35-36℃,不知道是不是溫度太高導致親魚發育不夠理想。”簡偉業對此表示認可。除了影響產苗量外,高溫天氣還導致部分苗場推遲了產苗時間。“前段時間一直高溫,高溫季節如果搬塘將親魚配對擔心產生應激,所以一個禮拜前(9月10日左右)等溫度有些下降后才完成親魚配對工作,估計十來天后水花才能上量生產,但仍擔心天氣變化導致減產。”廣州市五龍崗水產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梁聰表示。
與廣東地區苗種產量低不同,9月3日-9日期間筆者在海南地區走訪時,當地的苗場反映每天水花產量在30-60萬尾,而且大多已開展生產20多天。梁聰對此并不意外,“海南苗場在春苗市場沒占到什么優勢,很多苗場5月底就提前結束產苗,將親魚分開休息,等天氣稍稍轉涼后就放一塊配對產苗。廣東苗場有些做到7月份才停產。”
因產苗量較多,海南水花已出現拼價格的趨勢。“之前本來想賣200多塊/萬尾,聽說市場主流的價格是120-150元/萬尾,譚牛有些苗場最低賣到80元/萬尾,我也不想賣那么高了。”陳煌奇說。
鄧德基有些羨慕海南的秋苗產量,“很多老鄉打電話過來要水花標粗,幾百塊一萬尾水花都拿不到苗,這樣來講廣東其它苗場應該都沒什么水花產出。”
九月不旺,看好十月緊俏
在羅非魚銷售過程中,相比3-5月份的春苗銷售,9-10月的秋苗銷售是小旺季。陳煌奇有些想不明白今年的秋苗需求為什么平淡,“按上半年春苗投放量的縮減程度來看,下半年商品魚的產量肯定是減少的。國外喜歡吃羅非魚的消費者應該會繼續保持消費,出口訂單不會出現大幅度下滑,最多是訂單價格降低。產量減少,出口量跟往年差不多,怎么算明年上半年的魚價都會好轉。”
此前海南省海口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1-4月海南羅非魚及其制品出口量同比增長2.4%,平均價格則下跌1.7%,似乎也能佐證陳煌奇對后市的判斷。但未成定局之前,部分養殖戶以觀望的實際行動表明了對后市信心的缺乏。“減產了而價格沒上來,說明出口還是不行,養殖戶就沒什么信心。”廣東羅非魚良種場負責人葉衛說。
除此之外,低迷魚價導致上半年春苗投放時間延后,同時養殖戶為縮減養殖成本減少飼料投喂量,羅非魚生長緩慢造成上市時間推后,也影響了當前養殖市場對秋苗的需求力度。“以往廣東地區9月份湛江是最早放秋苗的市場,但今年8月中旬當地80%的魚還在6兩左右規格,預計10月份才開始出魚。”海南寶路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廉江分公司總經理紀東衛反映。
當前養殖市場對秋苗需求平淡,苗企不得不等待。“養殖戶沒什么反應,對是否放苗看得很淡,感覺苗場也不著急。畢竟9月雖說也是小旺季,但10月秋苗的需求才是重點。”紀東衛說。海南吉富水產品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劉志利、海南昌盛魚鱉種苗場總經理周旭、海南新吉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學軍等也稱更關注國慶之后的市場。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