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拿出手機掃描一下外包裝上的二維碼,商品信息包括養殖環境便一目了然。這種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今年開始在吳中區四個水產養殖基地試用,所產60萬公斤太湖塘蟹全部配上“電子身份證”。
所謂“電子身份證”,就是水產品在外包裝上所貼的二維條形碼。據吳中區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錢彩源介紹,吳中區是全省6個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試點縣區之一,共有臨湖現代漁業基地、新南漁場、東山鎮渡口村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和稼泰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四個基地286個塘口參加試點,總面積約8000畝,預計今年可產出大閘蟹60萬公斤。凡是這四個基地出產的大閘蟹,產品外包裝袋上都會貼有一個二維條形碼,顧客只要用手機掃描條形碼就能查詢大閘蟹的產地、出塘時間、規格、餌料投放記錄、養殖企業介紹等一系列詳細信息。所買的大閘蟹一旦出現質量安全問題,顧客可根據“電子身份證”信息,迅速鎖定具體的養殖戶。
目前,該中心已建立起三種水產品可追溯體系。第一種是養殖基地對接超市專銷點,第二種是養殖基地直接對接批發市場,另外就是養殖基地直接對接飯店。“市民在飯店、專銷店和批發市場買到這四個基地出產的大閘蟹,就能查詢相關信息。”錢彩源說,每個塘口的大閘蟹產量是有限的,為了確保螃蟹來源的真實性,“電子身份證”打印機與后臺數據庫連接,一旦打印的數量超過目標產量,“電子身份證”就無法再打印了。
據了解,目前吳中區水產業養殖面積達到20.5萬畝,今年太湖蟹產量為3500噸左右,全市太湖蟹產量預計在5500噸左右。“推行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是為了保證大閘蟹這個特殊食品的安全。”錢彩源說,在為螃蟹貼上可供追溯的二維碼之前,水產管理部門對養殖企業的苗種引進、養殖技術、飼料藥物都嚴格監管,“建立電子身份證只是工作的最后一步,前期的信息采集是工作重點”。據悉,到目前為止,該中心已能夠對這些基地所養殖的大閘蟹進行50多個快檢項目,在上市之前保證品質和安全。“目前這一系統尚處于試點階段,下階段將在吳中區逐漸鋪開,在未來三至五年,吳中區可追溯的養殖面積有望超過一半。”錢彩源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