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秋風起,蟹腳癢。每年9月,也是螃蟹出籠之時,最聞名遐邇的無疑是陽澄湖大閘蟹。據新華社報道,9月22日,蘇州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吳易達介紹稱,“今年湖蟹平均規格為3.44兩/只,預計全年產量將在2100噸左右”。
不過,一位陽澄湖螃蟹的銷售商昨日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2100噸的產量仍難以完全滿足消費者對螃蟹的需求,“因此,不排除繼續炒作以及售賣陽澄湖螃蟹的可能性”。
“作為國內最知名的蟹種,陽澄湖大閘蟹目前需要打造的不是名氣和品牌,而是對市場亂象的進一步整治。”資深品牌戰略專家、上海寶獅傳播有限公司合伙人胡津銘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畢竟,廣大消費者才是維系陽澄湖大閘蟹品牌的根本力量。”
市場亂象頻出
據悉,陽澄湖大閘蟹擁有一整套認證標準:在陽澄湖113平方公里自然水域生長6個月以上;按統一時間開捕;經政府和協會相關監管人員當場鑒定、認定為合格產品(其中母蟹不低于2兩,公蟹不低于2.5兩)并佩戴防偽鎖扣。據報道,今年陽澄湖大閘蟹將佩戴新款防偽鎖扣,并嚴格按產量核發,“目前為每20畝發放6000個”。
“盡管有嚴格的程序,但今年市場中肯定還會有打著陽澄湖大閘蟹名義賣的塘蟹。”江蘇的一位水產販賣商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消費者在購買時,或需提前做點功課,不要被假的防偽扣給蒙蔽了。”
上述銷售商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血統”一直是市場里存在的主要亂象之一,“陽澄湖大閘蟹尚未開鋪,市場已經有號稱該品牌的大閘蟹在叫賣,而且數量有限的‘紙蟹’(大閘蟹禮券)也在滿天飛”。
“另一方面,互聯網行業的出現也讓線上和線下的螃蟹價格出現了嚴重的‘打架’。”該銷售商說,“一般情況,線上的價格往往比線下低很多。”昨日,記者登錄淘寶網和一些團購網站發現,陽澄湖大閘蟹已成為店家在國慶、中秋期間叫賣的主打產品,且大多都標明了“全國免費配送”、“正規發票”、“多達五六種可供選擇”等標簽,以期獲得消費者的關注。
事實上,蘇州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會長楊維龍此前也曾公開表示,網上團購價格已低于成本價,擾亂了市場,“以次充好、斤兩不足,我擔心砸了大閘蟹的牌子”。
被大肆炒作
“出現上述亂象的根源,實際上還是因為供遠遠小于求。”胡津銘分析稱,“每年大閘蟹出籠的時間剛好在中秋國慶期間,禮品市場需求旺盛。”以上海市場為例,每年陽澄湖大閘蟹的需求在5萬噸,但實際產量往往只有2000多萬噸。
供小于求的情況也促使陽澄湖大閘蟹市場價格的飆升。“10年前,幾十元一斤已經了不得了,甚至可以說屬于極品。但現在,品質稍微好一點的大閘蟹品質,就要超過200元/斤。”上述水產銷售商對表示。
《法制晚報》此前曾報道,“10年間,陽澄湖大閘蟹出湖價已漲了一倍有余。2011年,更是以近三成的漲幅,創下歷史新高。”該報道稱,“3.5兩重的公蟹出湖價達170元/斤;4兩重的公蟹出湖價則高達210元/斤,而賣到北京消費者手中的大閘蟹,均價超過了330元/斤。”
新華社日前援引某品牌大閘蟹負責人張德洪的話說,“以網上團購價179元一份的大閘蟹為例,公蟹3.5兩、母蟹2.5兩的大閘蟹成本價約為每斤120元,加上防偽‘蟹扣’的費用、收購時損耗,是140元/斤”。
《法制晚報》還援引專家的話稱,為了炒作陽澄湖大閘蟹,先是給螃蟹戴防偽蟹扣、配IC卡,接下來再到全國各地開專賣店,同時推出禮品戰略——大賣螃蟹券,在全國范圍掀起“送禮就送螃蟹券”的風潮,陽澄湖大閘蟹通過蟹券被賣出了“天價”。
行業待整合
“實際上,不管有沒有炒作,真正得益的不是養殖的蟹農,而是銷售商和種種‘中間環節’。”胡津銘認為。
在他看來,杜絕市場炒作和亂象的一個重要舉動是行業整合。“陽澄湖大閘蟹作為地理標志產品,具備獨特的地域性,初步具備了品牌區隔同類產品的作用。但地域使用的寬泛性,也會導致大量同質化品牌以及假冒偽劣產品淹沒在其中,缺乏叫得響的個性品牌。”胡津銘說,就目前陽澄湖大閘蟹而言,單純靠重量與價格已很難區分,市場需要深度細分與定位。
“品牌是增強消費者購買安全感與信任感的一個支撐點,依據消費者自用與饋贈的不同需求,開發不同的細分市場品牌。”胡津銘認為,那些以假亂真和小作坊式的品牌會被市場淘汰。
事實上,也有一些商戶早已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金世尊蟹業總經理劉登軍介紹,他們將出湖后的大閘蟹嚴格按照“雙60篩選標準”即大閘蟹出湖時篩選60%為合格,上岸后由驗蟹師再精心篩選60%,方可符合禮盒質量標準。
央視特約評論員楊禹則認為,陽澄湖大閘蟹需要監控發展,還需要以大工業思維改造小作坊生產。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